达能,这样一个食品行业里的百年老店和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走过26年的历程。在风云变幻的食品行业竞争中,是如何让自己的食品“保鲜”?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又是如何为食品装上“保险”?华西传媒集群记者对达能集团首席运营官范易谋进行了专访。
达能集团首席运营官范易谋:
中国食品企业先做好国内市场
中国发展为整个行业提供良好环境
华西都市报:达能在1987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经过了26年的发展,公司认为这20年来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范易谋:过去20多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改变最大的历史时期。达能在1987年就进入了中国,有幸目睹并参与了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首先,中国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带来的是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食品饮料行业来说,消费者对口味及营养需求不断提高。
此外,中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同样令人敬佩,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多年前,即使在中国的大城市也很少有几家超市,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发展也刚刚起步,今天,我们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世界一流的商业场所和一流的物流。
中国市场成达能奶粉增长主动力
华西都市报:中国市场的销售在集团总部占比如何?中国在达能全球化战略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范易谋:近几年来,达能在中国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年平均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以上,就销售业绩来讲,中国已跻身达能全球各大市场的前五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是推动达能全球四大业务中婴儿营养品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对于达能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来说,中国等世界新兴市场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2012年,达能全球的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欧元,其中,欧洲以外各大市场的销售额要占到一半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等世界新兴市场的良好表现。达能在2006年决定将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迁至上海,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中国企业首要着眼点是国内市场
华西都市报:中国也有很多食品企业,他们也有“500”强的梦想。您认为食品企业想要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范易谋:食品行业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本土化”的行业,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规模,为中国本土的食品企业提供了一个做大做强的有利平台。
我认为,中国的食品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国内市场的发展作为其首要着眼点,通过瞄准和把握特定的消费人群或特定市场,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精益求精,严格把控好产品品质,在中国市场内做大做深,以此为基础,在国际化进程中一步一步扎实稳健地有序迈进。
达能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期的
华西都市报: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达能频频出手,运用资本运作手段控股和参股了多家行业内知名公司。达能未来是否继续采用这样的策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范易谋:近年来,集团全球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达能更加聚焦健康食品;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与我们进入之初相比,无论在商业流通的基础建设上,还是消费者的成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中国全面推进与全球战略相符的健康食品领域四大核心业务,包括鲜乳制品、饮料、婴儿营养品和临床营养品。达能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期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原标题:500强做食品的“法”宝:怎样保险又保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