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的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美国UL公司,正式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研究报告--《产品意识》,旨在反映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商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制造、销售、购买和消费环节所持有的态度和认识。该研究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乐观主义让位于现实主义
与去年相比,人们的心态发生明显的转变,即从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转向更为实际的现实主义。2011年的《产品意识》研究报告表明,制造商对自身表现自信,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表示乐观。而在2012年,我们发现双方的态度都朝着更为实际的方向进行转变。
87%的制造商认为如今盈利更难。
87%的制造商认为政府监管越来越严。
90%的制造商相信创新日益重要。
75%的制造商认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供应链各个层级员工所享受的人性化和公正待遇。
42%的消费者坚信,制造商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其中在食品领域,支持产品质量改进的比例为45%,支持产品安全改进的比例为27%,两项比例均位居包括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建材、智能电器行业在内的排名首位。
2.对产品安全的深入理解
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理解更加细致入微。
较于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或智能电器,消费者更关注食品与家庭建筑材料的安全。持这一观点的消费者是关注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与智能电器产品安全的2~3倍。其中,认为制造商应优先提高安全性的产品为:第1位生鲜产品;第2位加工食品。
对于食品,消费者最关注的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和化学添加剂。其中,针对生鲜食品最关注的量大安全问题分别是:食源性疾病31%,清洁/卫生21%;针对加工食品最关注的量大安全问题分别是:化学添加物31%,食源性疾病12%。
3.质量至上
制造商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
制造商倾向于将质量、性能和可靠性紧密关联在一起。多数制造商认为,未来2~3年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名分别是:产品质量29%、成本/利润16%、产品创新14%、产品可靠性8%、产品安全7%、产品性能6%、产品可持续性5%、运营可持续性5%、上市速度4%、外包4%、有道德的采购2%。相比其他行业,食品制造商显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质量的显着重要性。
在所有的产品类别中,质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成本、功能、品牌和设计)。质量是消费者最重要的决策推动力调查中,家具建材以29%居首,其次分别是食品24%、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23%、智能电器21%。
91%的制造商认为产品性能测试越来越重要。在这一点上,中国、印度和德国制造商尤为如此。美国制造商认为针对类似产品的标杆测试更加重要。
4.安全仍然是根本
全球各地的制造商和消费者普遍认为,无论任何类别的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73%的制造商坚定地认为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要,82%的制造商坚信产品安全会影响自身竞争力。
89%的制造商认为消费者的知识以及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87%的制造商认为政府监管越来越严;87%的制造商认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信心在不断增加;83%的制造商认为消费者要求获得更多产品安全信息。
只有36%的消费者坚信,制造商会在将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进行充分的安全测试。
平均59%的消费者认为制造商重视销售额多于产品安全。
5.对环境的日益关注
在关注环境方面,去年的调查结果总结为"自愿程度大于必要性",而今年的情况有所进步。虽然环境因素并未超越产品质量和安全,成为影响产品意识首要的根本因素,但却已经跃升为考量产品的基本因素。制造商和消费者对于环境因素的思考更为全面成熟,进一步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80%~90%的制造商认为可持续性因素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持这种观点的中国和印度制造商多于德国和美国制造商)。
制造商认为环保型产品可以带来利润,与2011年相比,认为环保型产品可以盈利的比例下降了5%,但是60%的制造商仍然认为重视环保可以带来利润。印度制造商更加相信环保型产品的盈利性。另有66%的制造商称公司的可持续性制造会带来足够的投资回报。
53%的制造商称,在价位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喜欢购买环保产品。
超过一半的印度和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额外成本;而在美国和德国,分别只有33%和37%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买单。
消费者认为环保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购买驱动力,环保的重要性虽在上升,但其在全球的重要性仍然不能和质量与安全相比。同时,消费者也认为制造商重视环保不够。
6.至关重要的供应链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供应链。同时,日趋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更难控制,消费者和媒体比以往更容易获得有关供应链的信息。
美国制造商对供应链更加满意,平均64%表示非常满意。中国制造商对供应链不太满意,仅58%表示非常满意。从行业来看,建材制造商对供应链最为不满,而智能电器制造商通常比较满意,食品制造商对于供应链能提供稳定一致的产品质量和按时交付最为满意。
76%的制造商认为全球采购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相比去年增加了19%。这表明,制造商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瞬息万变及经济低迷。在全球采购的看法上,存在着地域差异:87%~88%的中国和印度制造商认为全球采购有利于提高质量;而只有71%的德国制造商和57%的美国制造商认为全球采购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46%的制造商表示,在未来5年中,将增加进口原料采购的比例。其中有79%会新增原料进口国,而不是替换现有的采购渠道。
7.产品成分非常重要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制造商开始意识到零部件在产品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68%的制造商认为,将产品的成分及零部件信息清楚明确地告知消费者至关重要。中国、印度的制造商相比德国和美国的制造商对这一点感受更深。在食品行业,制造商认为告知具体的产品成分对消费者尤为重要,因为消费者对安全、营养和健康的担忧是最高的。
在各产品类别中,多数消费者相信,知道所购买产品中包含哪些成分和部件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食品,各国的消费者均如此认为。
只有30%的消费者坚信,制造商在其产品中使用的是最好的成分、原材料或零部件。
8.原产地尤为关键
全球采购活跃程度持续增长,这往往成为制造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随着对全球化认识的不断加深,消费者对相关潜在风险持谨慎态度。
57%的消费者称他们在购买某一产品时,会留意其原产地,且其中80%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在未来5年里会对产品的原产地更加熟悉,并日益敏感,或至少与目前相当。
制造商认为原产地因素比去年变得更为重要。制造商对于采购更加关注,这可能是基于其对消费者更加了解可追溯性这一事实的认知。原产地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调查显示,新鲜奶制品及生鲜/未加工食品均以60%并列首位,其次分别是未合成的食品加工原料50%,即食加工食品原料44%,人工调料及添加剂41%。
全球的制造商和消费者一致认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2012年度《产品意识》研究报告在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对确定性的追求。结果表明,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成为当今影响产品意识的重要因素,其最终影响将在全球供应链上得到体现。消费者对产品成分和零部件的关注表明,产品的原产地、生产方式及原料成分将会在今后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来源: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