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买的黄瓜放进冰箱里,第二天个头长了一倍;苹果放在冰箱,几个月还是水灵灵的;西红柿一刀切开,里面竟像“黑心棉”……
来自平武县白马寨的藏族代表嘎泥早说,这样的经历,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碰上,甚至已经“习以为常”。
和嘎泥早一样,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赵国平代表也痛斥:“食品安全的良心被谁"吃"了?”
“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却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然牵动着公众神经。而劣质奶粉、苏丹红、多宝鱼等接二连三发生的一起起涉“红”恐“绿”的事件,让老百姓从啥都敢吃到啥都不敢吃。
“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是不正常的,也让人觉得遗憾。”省人大代表、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总工程师王霓说。她告诉记者,曾经一家公司做过调查,“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之后,我们更相信谁的声音”?调查结果让人感到意外: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只有50.3%的人选择相信政府公告,有64.2%的人表示最相信媒体报道,20.6%和11.9%的人选择协会说法和企业申诉,还有6.3%的人选择“谁都不信”。
赵国平代表说,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百姓没有安全感,不经意间吃进去的“毒”食品、假药品,无疑是慢性自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药品市场的整治和日常监管力度,从重从严处理一批食品领域中的恶性案件。
王霓代表特别提出,食品领域的安全重点和难点在加工小作坊。省人大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实施食品小作坊管理地方法规,加强对小作坊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
罗蒙代表说,这组数据的背后其实反映出,政府的工作在百姓的要求与实际工作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现行的监管体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支卫平代表说,目前并不缺少相关法律制度和行政资源,农业、工商、卫生、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负有主要监管职责,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体系因存在“多头管理”这样一种“硬伤”。
康宁代表同样认为,正是这样的“多头”监管,不但没能堵住问题食品,反而导致了“无人”监管的局面。
黄运洪代表也把关于食品安全法制化的建议,带上了人代会。他表示,制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最大意义,在于让老百姓知道用什么法规来保卫自己的餐桌,扞卫生命的质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