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益生菌,人们首先想到的估计是酸奶、养乐多等乳制品,目前大多数人们对益生菌的认识也仅仅停留于此。事实上,除了日常保健类的益生菌外,临床上用于治疗的益生菌制剂也有一定历史。选择益生菌产品时,究竟使用的是哪种益生菌?保存期内是否有足够的活性益生菌?药用的益生菌制剂是否能在日常保健中使用?
大多数益生菌不能治病
年底应酬聚餐骤增,高脂高热食物摄取过多,都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肠内菌群紊乱;冬季通风少的情况下,病毒感染的几率增加……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借益生菌的援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微生态学组副组长张琳教授介绍说,“根据定义,合格的益生菌,应该是人能够摄入足够量的,必须对宿主的健康起到有益作用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如果对身体有害,则不能被称为益生菌。”张琳强调说。
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编辑、伊利诺伊州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后袁新婷说,在2005年,美国微生物学会组织的益生菌研讨会上明确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益生菌在人体中的使用对于疾病处理而言都是预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要想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有益健康,必须要“特定的细菌”、“保持活性”、“有足够的细菌数量”而且“连续服用”。不同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效果的数量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一亿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却要一万亿才行。
常见益生菌主要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两类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
“依据用药目的不同,疾病不同,是为了预防还是治疗疾病,存在菌株的特异性、用药时间的差异、剂量大小的不同等等。”张琳表示,目前,国人对益生菌的认识还很模糊,多是停留在对日常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乳制品中,比如发酵乳、奶粉、乳饮料、干酪等乳产品中。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说,根据益生菌生产出来的制剂,称为微生态制剂,但不是所有细菌制剂都是益生菌制剂。张琳说,“益生菌和化学药品、传统生物制剂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与食用的益生菌菌株不一样。”
“目前,儿童是我国使用益生菌的主要人群。这并不是说它对成人就没有用,但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还需进一步积累。”张琳说,目前我国益生菌制剂使用复合制剂较多。
- 益生菌成名记
●1965年
里尔和斯第威尔这两位科学家提出“益生菌”这个名词,但当时仅用于描述那些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1974年
美国学者帕克提出,益生菌是“有益健康且自然存在的生物”。
●1987年
英国罗伊·富勒博士给出完整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喂养补充剂,通过改善宿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从而对宿主动物产生有益的效果。
●2001年
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粮农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它会赋予宿主某种健康益处。
●2002年
欧洲食品和饲料菌种协会修正益生菌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给予(摄入)充足的数量,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临床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
- 临床用益生菌VS保健型益生菌
食品中的保健型益生菌不能治病
“2010年第九版国家药典批准上市了22种益生菌制剂,其中用于胃肠道的益生菌21种,用于阴道的1种。相关进口益生菌药品为2-3种。”张琳说,“临床上对于益生菌菌株的筛选非常严格。”张琳说,从安全性考虑,一部分菌株来自动物肠道,一部分来自健康人体的肠道。现在专家们更倾向于后者的运用,因为益生菌必须能抗酸,能够在胃肠黏膜上有抗体,能具有促进脂肪、蛋白的分解的功效,还要有代谢活性、不产生毒素等,每一种已经确认的益生菌菌株都需要经过这些条件的评估筛选,再通过三期临床研究才能投入临床使用。“所以,能够投入到临床上使用的益生菌必须是有批文的菌。”
而对于用于发酵奶等食品用的保健型益生菌,张琳说,超市里用的益生菌菌株是不能用来治疗疾病的。但益生菌食品所选用的菌株必须是对人体有益的,能耐酸耐感知,能通过胃和肠道,能保证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菌株的必须活性,有关规定表明菌株最小活性限量为10的7次方。“益生菌食品包装上必须要注明使用的菌株,保存期限内活菌的数量、推荐使用的安全性和剂量大小以及简单的生理作用,如果不标明这些内容,只能算是不规范的益生菌食品。”张琳认为,我国对于益生菌食品的管理还需加强。
- 概念厘清
乳酸菌VS益生菌
乳酸菌中的一部分属益生菌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院教授付萍说,益生菌是一大类微生物,服用足够数量将对人体健康带来有益作用。乳酸菌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而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微生物的通称,乳酸菌中的一部分是益生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益生菌饮料里多是以双歧杆菌、乳杆菌、益生链球菌为主力军的。它们及其发酵制品具有多种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从原理上说,益生菌可以发酵乳制品,使乳糖转变为乳酸,使蛋白质发生水解,同时还增加了可溶性钙、磷及某些B族维生素的数量。此外,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促进宿主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宿主体内的消化吸收。
“发酵乳中的部分乳糖(30%-40%)已被代谢生成乳酸,所以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以食用发酵乳制品,减少饮用普通乳引起的肠内胀气、腹泻及呕吐现象。”付萍说。
益生菌VS益生元VS合生元
益生元+益生菌=合生元
袁新婷解释说,把益生元和益生菌混在一起的东西,叫做“synbiotics”,通常翻译成“合生元”。按照厂家介绍,所谓的“黄金双歧因子”,即益生元,其实不是细菌,而是一种低聚果糖,能够帮助双歧杆菌生长,但对其它坏细菌没有帮助。一般来说,需要每天吃好几克低聚果糖才能显示出益生元效果。也有一些人对低聚果糖不耐受,吃进一克就能导致肠胃不适。至于饮料中的低聚果糖有多少,就只能依靠厂家的信誉了。迄今为止,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
- 热点问答
每天喝500克酸奶不会过量
Q 乳酸菌在乳酸菌饮品中到底占多大的量?广告宣传中的100亿个、30000亿个各不相同,对人体有益的标准是多少?一天应该饮多少,体内有太多乳酸菌,是否会对身体有害?
付萍:从重量上讲,乳酸菌在乳酸菌饮品中只占极小的部分,因为细菌体积太小,不管多少亿个都没有多少分量。在肠道里产生乳酸或有活性的代谢糖,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讲每天喝500克酸奶不会有过量的问题。而在胃肠道里,活性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因为它不是大肠杆菌这种致病细菌,所以它不会造成拉肚子。当然,这些饮料里往往加入砂糖等糖分,喝多了的话,有可能糖分、能量摄入过高。
Q 是不是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有益,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就没有益处?
付萍: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区分关键看里面有没有大量的活菌。如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双歧杆菌的生长,还可以使大便湿度提高,从而防止便秘。有研究显示活性和非活性两者对健康都有一定作用,前者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后者可以改善肠道内环境有利于肠内固有的益生菌繁殖,但前者优于后者。当然,活性益生菌可能因加工、发酵、运输、储存过程中种种因素就被杀死了,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益生菌没有依赖之说
Q 肠道是否会对益生菌制剂产生依赖?
崔玉涛:肠道内细菌100%都从外界进入。只能适应肠道厌氧环境的细菌才会驻留、繁衍,形成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正常菌群是动态变化的。最早的正常肠道菌群来自母乳喂养过程,母乳喂养本身就是有菌喂养过程。“益生菌”就是在模拟母乳喂养儿的肠道菌群。脱离开母乳喂养,如何理解益生菌?所以母乳喂养儿无需补充益生菌。当人体肠道受到病原菌、抗生素、过敏原损伤时,需服外源性益生菌调整,没有依赖之说。
当孩子出现胃肠感染、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对于婴幼儿过敏等情况需要较长时间(3-6个月)服用益生菌时,必须选用益生菌制剂。但不是说可以长期服用或者当作保健品服用。
免疫缺陷人群不能使用益生菌
Q 什么样的人适合益生菌?有不适应的人群吗?
张琳:益生菌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虽然益生菌是应该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国际上关于益生菌的副作用是有争议的,曾经有三个关于益生菌败血病的临床报告。如果有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免疫缺陷的特殊人群,做过心脏手术的、有开放性伤口的都不能使用益生菌。
付萍:益生菌饮品适合大多数人。但1岁以内的婴儿、正在服用抗菌素的病人、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还没恢复的病人、严重胃酸和消化性溃疡活跃期病人不适合。
Q 有需要的儿童在选用益生菌制剂时应该如何选择?
张琳:一般的益生菌散制剂中含有奶粉等复合剂或添加其它菌的生长刺激因子,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应该服用益生菌胶囊来避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