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食安中国网,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鼠)农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当前食品药品日常监管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2-12-14 14:30来源:食安中国 浏览次数:
仪陇县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对象4018家,其中: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342家(村卫生站1823家);餐饮服务单位842家(乡镇及以下达400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489家(乡镇及以下达210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345家
电子杂志     

  食品药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全之策,已成为举国关注、全民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既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产生了质疑,也为食品药品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丘陵过渡地带的仪陇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923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近年来,仪陇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认真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整顿,使全县食品药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和规范,有效遏止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具有共性而基层难于解决的问题。

  1 基本情况

  仪陇县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对象4018家,其中: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342家(村卫生站1823家);餐饮服务单位842家(乡镇及以下达400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489家(乡镇及以下达210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345家,遍及全县乡、镇、村,监管工作呈现面宽量大、事多人少、投入不足的特征。

  2 现状

  2.1 行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存在多、小、散、乱现状。仪陇县4018家食品药品监管对象中,乡镇及以下的小药店、小诊所、村卫生站、小餐饮店多达2200多家,每年营业额不足万元的达500多家,忙时农活,闲时经营,日常监管很难到位。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全县近5万名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到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的70%、小学以及以上文化程度占的25%,存在部分"夫妻店"、"父子店",工作岗位混设,各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制度难以落实;部份业主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三是设施设备简陋,安全风险较大。部分村卫生站的药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三防"设备缺乏;个别药店、村卫生站药品采购渠道混乱;部份小餐饮店经营场所环境较差,储藏条件简陋;办证率低,一人体检,全家经营;农村家宴操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极易引发群体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2.2 保障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仪陇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投入,但从资金量和考核力度上,都无法保证正常的工作运转,也不利于调动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2.1 财政投入不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食品药品抽验、基层监管培训及日常监管等业务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面更是财力匮乏,无专项经费安排;农村信息员、协管员也无直接工资报酬。

  2.2.2 保障不到位。目前,食品检测设备尚不齐备,全县仅有执法车辆2台,其中1台的配置年限和运行公里数都已达到报废标准。

  2.2.3 考核力度不够。尽管县委、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但权重不够,奖惩力度不大,也未单列独立考核,导致基层责任仍未落实到专人,监管工作被动应对较多。

  2.3 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2.3.1 监管力量薄弱。核定仪陇局编制数为32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仪陇局现有职工22人,一线执法人员12人,执法力量与监管对象之比达到了1:334,加之县城地理位置偏远,最远的乡镇距离仪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100公里,监管半径太大,监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2.3.2 专业人才缺乏。在仪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人员中具有医疗器械专业的人才空白,具有医药学专业的也仅有3人,难以适应监管工作需要。虽仪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连续招考,由于条件艰苦等原因,报考人员达不到开考比例,人才引进难度大。

  2.3.3 监管手段滞后。县级局没有药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检测车等设备,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日常监管仅停留在"闻"、"看"等原始手段,对于食品药品高科技造假显得无能为力。

  2.3.4 法律手段不完备。对保化品、广告药品的处理,在基层执法中常遇尴尬。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3.1.1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首先要在队伍职业化水平上有突破。造就一支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食品药品监管专业队伍;其次要练就一支掌握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爱事业、心存民众健康的执法队伍,更要培育一支关心食品药品安全的群众监督队伍。

  3.1.2 加强检验监测能力建设。保障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有相当的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设备、手段和能力。

  3.1.3 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全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覆盖生产经营企业、链接经营、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的安全信息网络。

  3.1.4 加强执法装备建设。要配备足够的取证设备、检测化验设备以及能适应各种条件下的交通工具。

  3.2 加强日常监管,增强监管实效

  3.2.1 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工作常态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公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从业者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引导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药品的良好氛围。

  3.2.2 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重点是要增加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和暴光力度。要组织相关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清除监管盲区,形成齐抓共管态势。

  3.2.3 持续深入专项整治。针对公众反应强烈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单位、重点品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力整治,扫除食品药品安全顽疾,高压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

  3.3 完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规范有序

  一要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增加考核权重,真正引起各级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二要完善人才成长机制。要努力创造条件使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在业务上、能力上、政治素质上健康快速成长,要尽量从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中选拔优秀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以激发其忘我奋进的热情;三要责任追究机制。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防微杜渐,要从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着手,对监管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予以从严追究;四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要依靠药学会、餐饮协会等群众组织的力量,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对监管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监督。五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由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较多,过去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多,财政应按照略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加大投入,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监管队伍建设、食品药品抽验、专项整治行动、学校营养餐监管、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保障监管依法推进

  3.4.1 合理下放许可权限,确保权责一致。根据国家规定,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受理、批准、认证由市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导致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开办情况不清楚,监管存在盲区。随着食品药品行政分级管理体制的实行,这种许可方式急需调整,根据"谁办证、谁监管"的原则,建议上级部门合理下放行政许可权限,确保权责一致;

  3.4.2 规范监管范围,确保监管到位。特别是食品的监管,涉及农业、经济商务、技监、工商、食品药品、城监等多部门,职能交叉,该管都不管的现象屡屡存在,应通过改革和立法的办法尽快予以解决;

  3.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管理盲区。建议上级部门根据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适时加快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更新速度,特别是要加快制订出台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有效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来源: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