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没有标准就推断超标是不负责任”的不负责式表态,为酒企开脱。
日前,一则酒鬼酒含塑化剂超标达260%的报道引发了白酒行业的争议。前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中也说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当白酒被媒体曝出塑化剂超标时,中国酒协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辩护,并驳斥媒体“不负责任”。然而,在去年5月台湾地区曝出塑化剂风波后,酒协6月份就全面清查白酒中的塑化剂,结果是白酒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可令人不解的是,酒协却向公众隐瞒了这一消息。倘若不是现在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超标,那么这个结论是否仍然不为公众所知?为何会有这般截然相反的态度?公众有理由怀疑,某些协会已经成为行业的利益代言人。
酒协还声称,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尚未制定,且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这种说辞很容易让人想起三聚氰胺事件。在三鹿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后,权威检测部门和食品专家都表示,在奶粉正常检验标准中,没有三聚氰胺的检测项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检测方法;在毒胶囊事件中,铬含量的检测也是标准缺失。然而事实证明,当时检验标准中没有的并不等于是安全的。因而,以标准尚未制定来为白酒中的塑化剂开脱,是难以站住脚的。至于白酒塑化剂含量远低于国外的指标,很遗憾的是,酒协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
而且酒协还说,塑料制品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首先用这种逻辑来推断产品是否安全,本身就值得商榷。何况在台湾塑化剂风波后,卫生部已紧急将塑化剂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已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这足以表明塑化剂的危害性所在。
有意思的是,酒业协会于去年12月曾向酒企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在今年4月和7月中国酒业协会的相关会议上,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两度被提及。何以到了现在,却推翻自己的立场,为白酒中塑化剂的含量辩护呢?
白酒基本都含塑化剂,而且酒越高档含量越高,这一事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不担心,毕竟塑化剂是有“前科”的,并被列入了“黑名单”。因而,尽管中国酒协表示“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等”,但本着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酒协也应规范酒企在“塑化剂特定迁移”上的管理,而不是明知白酒都含有塑化剂,却有意隐瞒不报。
更重要的是,既然眼下的白酒国标中还没有塑化剂含量的标准限定,那么中国酒协当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在白酒国标中补上这个漏洞。而不能以“没有标准就推断超标是不负责任”的不负责式表态,为酒企开脱。至于酒企也应该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别光顾着赚钱,然后在广告招标中大把撒钱。
而应严加管理,把塑化剂用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酒越高档,塑化剂含量却越高,这何尝不是对中国白酒业的一大警示!
当然,眼下还只是听到酒协的一面之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消协也应主动出声,而不是坐视不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