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验复原乳的方法由于采用检测糠氨酸的方法,检测结果出现重大偏差,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黑龙江乳品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在国内第一个发现的色差法检测还原奶的原理和实验数据已经吻合,表明复原乳检测方法已经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了我国乳品行业一个重大理论错误,糠氨酸不是氨基酸。
近日,李涛在北京和上海有关部门进行了检测试验,用色差法对复原乳进行检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已经吻合,情况十分喜人,这表明困扰了我国乳品行业多年的难题已经接近解决。李涛同时也提出了把Furosine翻译成糠氨酸是不对的,而且还说把它归于氨基酸就更是错误。李涛认为糠氨酸不是氨基酸,这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呋喃甲基取代了赖氨酸中的氨基(NH2),这时的赖氨酸已经没有显露的氨基(只有羧基),所以它不是氨基酸。
李涛发现的复原乳检测原理是,鲜乳自加热杀菌后,就开始有蛋白质褐变反应发生,此时乳糖与乳清蛋白中的某种蛋白质首先结合并形成还原蛋白质,这种还原性蛋白质与β-乳球蛋白的结构破坏和磷的再结合有密切关系。当鲜奶被加工成奶粉后,其β-乳球蛋白会完全失去活性,如果把这种失去活性的全脂奶粉加入到UHT牛乳的配料过程中,并在经过均质就能使奶粉中的黄嘌呤氧化酶中的钼从其原来的位置上脱离出来,此时它又与鲜奶酪蛋白复合体(糖蛋白)表面上的κ-酪蛋白(在加热时)上的二硫键(两个位点含—SH基)结合形成钼酸,这样就使乳中的磷酸与钼酸有了(结合)生成磷钼酸的机会(无色),而此时乳中存在的微量一价铜盐(亚铜)可使磷钼酸还原成钼蓝,这时乳溶液就会呈蓝色(肉眼无法分辩出来)。
但是这种还原反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还与鲜乳中加入的奶粉量和酸度成反比,而酸度与UHT牛乳的存放时间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还原乳”必须在10-20天才能检测的准确。另外,鲜乳被加工成奶粉后,由于受热强度大(主要在蒸发与浓缩过程),钙含量会普遍减小(约在总钙含量的10-14%)。这是因为乳中的磷酸与κ-酪蛋白表面上的Ca2+受热后会发生体积膨胀并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盐而最先挂在蒸发器的内表面,这样奶粉中的钙含量就自然减少了,如果把全脂奶粉与鲜奶一起加工成还原乳(最后称合成乳),钙含量肯定低于不添加全脂奶粉的UHT牛乳,这一点是确确实实的。还有以鲜奶为原料加工成的UHT牛奶其β-乳球蛋白不能完全失去活性(仅是理论分析,还需要用毛细管电泳仪来验证),所以磷钼酸与还原蛋白质含量都少,这样出现蓝色的程度就低。以上就是色差法和原子吸收法检测还原奶的原理。
李涛11月21-22日又在上海进行了第三次检测(50个样品),得出的结论完全能证实上述的分析是正确的,这种方法每一个样品仅需要5分钟,样品不需要处理,因此检测成本很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