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杀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LTLT):即牛奶在63℃下保持30分钟以达到巴氏杀菌的目的。目前,这种方法在液态奶生产中已很少使用。
高温短时间巴氏杀菌(HTST):用于液态奶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工艺是把奶加热到72℃~75℃或82℃~85℃,保持15秒~20秒后再冷却。这是目前乳品企业普遍采用的较好的鲜奶杀菌方法,它既能保全鲜奶中的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保证产品鲜美纯正。
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是指将原料奶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通过热交换器而快速加热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以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方法。由于加热时间短,产品风味、性状和营养价值等均未受到明显破坏,与巴氏杀菌奶差异不大。
二次灭菌:—般是先采取72℃~75℃,保持15秒~20秒钟的巴氏杀菌,然后灌装封口后,再经过121℃30分钟的高温灭菌。与巴氏杀菌奶相比,产品色泽、风味、性状和营养价值等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巴氏杀菌奶”有何优缺点?
巴氏杀菌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的,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白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目前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杀菌法。在巴氏杀菌消毒法发明前,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欧洲因喝生牛奶或吃乳制品而染结核病的人不计其数。
巴氏杀菌奶的优点是:既可以杀死所有的致病菌,又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
缺点是:杀菌后仍存在部分耐热的细菌,因此要求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2天~7天。
奶粉和巴氏杀菌奶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奶粉主要是为了便于鲜奶的长期保存和运输而脱去其中水分,同时具有调节鲜牛奶生产淡旺季的功能,由于采用热处理工艺造成一部分维生素的损失,主要是热敏性维生素C、E、B族等。另外,在奶粉生产过程中,牛奶中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香味物质受到损失。一般奶粉的保存时间为1年~2年。
巴氏杀菌奶是将鲜牛奶通过巴氏杀菌工艺而制成的液态奶,由于热处理强度比奶粉低,所造成的热敏性维生素损失、牛奶蛋白质变性和结构变化少,但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短,一般在有冷链的条件下可保存2天~7天。
从营养价值上讲,奶粉和巴氏杀菌奶总体上一致,奶粉加一定比例的水可以复原为液态奶,只是在奶香味、微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微观结构上有些不同。在没有巴氏杀菌奶的情况下,奶粉可以作为替代品。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