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度:
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指标。应根据设备摩擦部位的速度、减息、负荷、温度、功率、大小、密封程度选用油品,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而加速运动副磨损,同时也易漏油;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差,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启动困难,消耗功率大,也会增加运动副磨损。因此油品粘度合理是运动副润滑的重要因素。
2、酸值:
酸值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因氧化分解作用,酸值不断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应立即换新油,否则可能对机件产生腐蚀。换油时,需把旧油清洗干净,否则会加速新油氧化,缩短新油使用寿命。实验证明,只要有1%旧油残存,就会失新油的使用寿命缩短75%,因此换油时应彻底清洗。
3、水溶性酸或碱:
油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呈现水溶性酸或碱,主要是由于氧化变质所造成,说明该油品抗氧化性能差。其存在会严重腐蚀金属机件,含水的油品会加重腐蚀,在油品种一般不允许其存在。它也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一个指标(注:含有碱性添加剂的油品测定时允许呈碱性,应区别对待,如汽油,柴、机油。)。因此,当油品呈酸或碱性时,就应立即更换新油。
4、腐蚀试验:
是用以检验润滑油中酸或硫化物对金属的腐蚀情况。若油品中含有过量的低分子有机酸或无机酸,它会使铜、铅、锡及其合金产生强烈腐蚀,增加磨损和油泥,腐蚀性硫化物会使发动机润滑油加速变质,产生大量积炭和油泥,因此针对铜、铅、锡及其合金材料的运动副应重视腐蚀试验指标。
5、水分:
水分的存在能实在0℃以下工作的运动副发生油路堵塞;燃料油发热量降低;液压油形成气泡,产生气阻,影响设备工作性能。水分会促进油品乳化,降低粘度和油膜强度,促使油品氧化变质,增加油泥,加重含酸油品对机件腐蚀,使油品的添加剂沉淀,失去应有作用。在新油中不允许有水分的存在,在储运中要严防水分侵入油中。若在油中验证有水分存在,应禁用和换新油。
6、机械杂质:
是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指油中所含的尘土、泥沙、金属粉末、砂轮粉末等不溶性杂质。杂质的存在会破坏油膜,加速运动副的磨损,甚至直接研损机件,造成抱轴;还会堵塞油路或过滤器,造成设备润滑故障,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当油品中机械杂质超过一定量(0.2%)时,就应立即换新油。
7、凝点:
是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在低温环境中工作的机械,若使用的油品凝点高,就易造成油路堵塞和流不到摩擦表面,达不到润滑目的;它还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及燃油消耗。因此低温环境下应选择凝点低于外界最低温度的油品做润滑剂。
8、闪点:
依据油品闪点的高低,确定其是否适宜被润滑部位对温度的需求。一般使用储运温度应低于闪点20--30℃。同时闪点的高、低变化,还是判断使用中的油品的蒸发性,氧化变质程度,轻质油混入量多少的重要检测依据。
9、抗氧化安定性
此值是决定油品寿命的重要指数。氧化安定性值越大的油品在储运使用中易氧化变质,降低润滑性能,腐蚀机件,阻塞油路,缩短使用寿命。压缩机油若抗氧化安定性差,油在气缸中极易家热分解,生成油气、胶质、酸类,当含量和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自燃,引起气缸爆炸。
10、残炭:
此值高的油品会加大运动副的磨损程度。
11、灰分:
此值越大,残炭值也越高,油品质量也越差,灰分高的油品易形成积炭和结焦,加速运动副的磨损。
12、抗乳化度:
润滑油抗乳化性差,油、水难以分离,(油液中混入机械杂质会降低其抗乳化性)因此要求润滑油品均应有较好的抗乳化度。
13、无卡咬负荷:
此值越高,说明油品承载负荷性能强,反之则差。若油品在使用中运动副产生“爬行”现象,则说明该油品的无卡咬负荷值低于运动副要求值,应立即换高值油。在实际使用中,无卡咬负荷值小的油品用于高压、冲剂、剪切等重负荷运动副中,则油膜就易破裂造成干摩擦或边界摩擦,使运动副剧烈磨损。因此在重负荷条件下,应选用适宜的润滑油品。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