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医院教授张军介绍,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内分泌干扰物(EEDs)是全球范围内,对儿童健康的重大挑战。儿童的呼吸带低、手-口动作多、皮肤稚嫩,较易通过呼吸、消化道及皮肤接触EEDs,导致其EEDs体内暴露水平往往高于成人。另一方面,儿童处于生长期,其神经、免疫、生殖系统发育均有赖于内分泌系统调节,所以儿童对EEDs较为敏感,造成的健康损失也会大于成人。
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中,性早熟备受人们的关注。蔡德培教授在论坛上指出,大多数种类的EEDs往往同时具有拟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的双重活性,因此它们既会引起女孩性早熟,也会引起男孩性腺发育不良的症状。那么,导致性早熟的EEDs主要源自哪里呢?蔡德培认为,水生生物是人体受EEDs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当养殖鱼塘、江河湖泊、近海水域的水质受到污染,增塑剂、洗涤剂代谢产物等污染物就会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在鱼、虾、蟹、河蚌等生物的肌肉中富集,其含量比水中高10~9000倍。它们被人食用后,自然会污染人体。
蔡德培主持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国内部分养殖鱼塘存在EEDs污染。为此,他建议儿童,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新生儿期、青春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母,应尽量避免食用受污染较严重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生生物。深海的水生生物未受明显污染,食用应较为安全。
蔡德培还呼吁,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产业和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并采取严格的监督措施,使每个工厂的废液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EEDs对人体的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记者 俞陶然)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