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指导:生活中不可能存在零风险食品。
据有关专家介绍,从理论上来说,有三大要素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安全——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质;营养——保证食品具备应有的营养以满足健康之需;食欲——具备食品应有的色、香、味、形等特性。对于安全食品,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由来已久的误解:食品安全应该零风险,食品应该百分之百安全。事实上,每种食品的安全质量都有一个从产生、形成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质量,那么,不可能有完全零风险的食品。
那么,如何挑选健康安全的食品呢?有关专家指出:挑选食品要谨记“七字诀”,对于“艳、白、长、反、小、低、散”的食品最好远离。“艳”是指外表过于艳丽的食品,对于任何色彩过于艳丽的产品,都应保持警惕性;“白”是指防不正常的“白”色,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二氧化硫、甲醛等增白剂的危害已经不需多言。“长”是指远离保质期过“长”的食品,这是因为过长时间的保存会产生一些化学和物理的变化,改变食品本身的风味和口感,会大量损失食物本身的营养物质,失去食品本身的食用意义。“反”是指“反”季节的食品,从中医上来说,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蔬菜和水果,也违背了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与正常当季菜、果相比,只是形似,无法达到当季菜、果的营养水平。反季节蔬菜、水果大多来自于大棚种植,这一生长方式不利于农药降解,使农药大部分残留在蔬菜、水果上。光照不足,若施用氮肥不当,就会使硝酸盐含量偏高。为提早上市多挣钱,这些果、菜有可能被使用催熟剂。
“小”是指“小”作坊式的食品商家。这些小摊小贩、无照经营的商家,加工原料来源不清、加工设施和环境恶劣、操作人员卫生状况不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而“低”价格背后的猫腻也需要洞察;此外,还要防“散”装食品。散装食品长期与空气接触,容易造成营养成分损失,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微生物作用下,也可能导致食品被微生物污染。
有关专家强调:不要混淆保质期与保存期。食品人人会买,但许多人看不懂食品标签。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必须包含: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缺一不可。食品的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而保存期指的是最终食用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所以,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要把握几项原则:主料有营养,辅料要少;少买添加物较多的深加工食品;选择正规的商店或者销售场所,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如儿童或老人)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不盲目追随广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