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推动冷链发展
在中国,冷链的概念是最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最初的时候,中国人对于冷链,甚至整个制冷行业的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孙大琪先生告诉笔者,在五六十年代,大专院校在制冷方面的专业设置上都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冷库为主。学生在接触制冷专业之前对此都十分陌生,学校在入学只是都必须进行入学教育,普及基础认知。
北京制冷学会秘书长孙大琪先生(左)与慧聪网第十事业群总经理兼空调制冷网总经理彭初力先生(右)合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冷冻冷藏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就推动了整个制冷行业的发展。特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配送过程中冷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在整个社会中推广冷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不仅仅是在食品配送层面,在其他方面,如医疗、航天、仓储、运输等方面,也开始有所涉及。整个行业的发展由原来单一的冷库建设逐渐丰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于整个冷链的产业链来说,生产者是源头,冷库是中间的储存环节,超市等商业冷柜是链条的末端,而从源头到中间储存以及末端,就依赖于冷藏运输。08年奥运结束以后,孙大琪等一些专家借鉴奥运会解决食品配送技术,并希望能将此推广到民众生活当中,发表了《对北京市冷链物流现状的调查》和《加快北京市冷链物流建设》文章,并引起重视。之后,专家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合作,从这开始,北京市的冷链建设提上日程,并形成了北京市冷链物流的“十二五”规划。国家也出台了《农产品冷链未来发展规划》等冷链建设的规划,全国各地的冷链规划和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展开。
至此,制冷行业与冷链物流的发展真正步入正轨。
冷链发展需要形成逐步走规划
我国在《农产品冷链未来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国家预计要把前三十年所建的冷库数量翻一番。这个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在冷链建设方面的决心和信心。不过孙大琪先生告诉慧聪空调制冷网,从行业内角度来说,这个目标提的有点大。
孙大琪先生认为,我国冷链的发展是跟随社会需求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冷链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的发展,而设备的发展是伴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我国的冷链设备的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冷链的发展。
其次,在食品消费市场上,老百姓对于冷链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没有形成食用预冷食品的观念,需求不旺盛。同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对于冷冻冷藏食品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造成国内的制冷市场目前还比较狭窄。
这些众多的因素对于我国的冷链发展都存在影响,所以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农产品冷链未来发展规划》,并且将在“十二五”期间对冷链进行重点建设,但为了保证整个冷链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实施逐步走规划。
孙大琪先生也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新发地的冷链建设就比较有规划。新发地农产品冷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建设一个30万吨的大型冷库,它在建设的时候其实主要定位在高端市场,消费对象主要针对机关团体大专院校。新发地的这个冷链项目没有对所有消费用户一网打尽,而是走高端路线,这也是一种逐步走计划的体现。
冷链发展市场规范要跟进
目前我国制冷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食品、药品、航天、运输等各方面都涉及到,这么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多,特别是其中的食品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影响重大,必须确保整条冷链不断链。所以规范冷链市场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在各地冷链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各种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也在积极的推进当中,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制冷行业的发展将更加的市场化和规范化。
在各种行业规范建立的过程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大家重点关注。一个是制冷行业的主管单位,另一个是检测单位。
不同于其他行业都有明确的主管单位,对于制冷行业来说,由于行业起步较晚,主管单位之前也比较模糊,是近几年才开始筹备设立。孙大琪先生在面对慧聪空调制冷网的采访时,以北京为例,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冷链行业的主要主管单位。孙大琪先生说,08年奥运结束以后,专家发表《对北京市冷链物流现状的调查》和《加快北京市冷链物流建设》文章,引起重视之后,北京是开始将冷链建设提上日程,之后专门在商务委员会成立了物流处主管冷链产业,同时各制冷协会也参与其中,给予一些专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在检测方面,在冷链物流中,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所以,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的检测中的重点是温控。孙大琪先生说,在设备检测方面,其实与空调的检测差不多,因为技术原理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可检测的单位也比较多。像国内贸易设计院对小型设备的检测、中国空调设备研究所对设备的检测,以及中国建筑研究院空调所、中国节能研究院等,各种检测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国家也准备出台一些规范对这些进行梳理和控制,在未来对于检测方面的控制和标准都将更加标准和严格。
相比于国外而言,我国的制冷行业起步较晚、人均用量较少,而且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城市。但它成长的脉络是清晰可循的,发展的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的制冷行业可以一路高歌,市场不断扩大,行业不断细分,企业不断发展,品牌不断优化。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加入这人行业,不断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