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标为“1”的矿泉水瓶长期使用会致癌,底标为“4”的保鲜膜和底标为“6”的塑料餐盒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长假期间,亲朋聚会增多,家中喝完的饮料瓶、餐厅带回的打包盒也多了起来,这些塑料制品底部的数字也引起了关注。“听说过矿泉水瓶不能加热,可从没听说过不能重复使用啊。”“塑料饭盒原来不能直接在微波炉里加热?”不少人感叹,头一次了解到不同的塑料制品还有着不同的“底标”。
水杯、矿泉水桶、塑料餐具、饮料瓶、保鲜膜、婴儿奶瓶……虽然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塑料制品,但绝大多数市民却并不了解这些塑料制品的“特性”,许多用过的漂亮塑料瓶更是常常会被再利用,或装水,或装油,有的甚至作为加热容器使用,然而这种“环保”和“节约”却暗藏健康隐患。
【 现象:放油装水 】
塑料瓶反复使用成习惯
因为重复使用省钱划算,各种矿泉水瓶和饮料瓶成为不少市民厨房里的必备品。这些塑料瓶有的用于盛放醋、酱油等调味品,有的被灌上热水成了 “便携水杯”。
每天早晨,翠微南里的纯净水取水机前都会排起长队,居民们提着大大小小的塑料桶前来接水,有的人手里的塑料桶已经变形。
刚接完水的市民柳阿姨说,她接水用的这两个塑料桶原先是装食用油的,用了一年多,几乎天天用它来打水。这两个桶底数字代码均标为“1”。当记者询问她,是否知道常用这种塑料瓶不利于健康时,她显得非常惊讶:“从没听说过。”
在路边小吃摊和大排档,塑料瓶更是直接被用来装各式调味料,在六里桥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记者看到店内装醋、酱油、胡椒粉、香油的容器全都是重复使用的矿泉水瓶。“大家都用这个呀,我们之前都清洗过,没问题的。”店内服务人员说。
普通人认为很平常,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里隐藏着不少健康风险。“虽然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但重复使用却依旧不利健康。”中国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表示,矿泉水瓶和饮料瓶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国家有明确规定不能重复灌装使用。
据董金狮介绍,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很多没有标志或是标志为“1”的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材质制成,这些饮料瓶的材质在酸性、碱性和水蒸气环境下能够发生降解,降解产物对健康有害,所以不能盛放醋、酱油等调味品。而且不能耐70℃以上高温,否则瓶身容易变形,并能够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使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 调查:无人注意 】
塑料瓶底标志多成虚设
虽然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开始采用三角形数字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印刻在塑料器皿的底部,用以区分塑料材质,提示消费者区别使用,但真正注意到这些瓶底标志的人却很少。
据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塑料容器的标志常见的主要有6种,牛奶、果汁、矿泉水等饮料塑料瓶底多标注着数字“1”,桶装食用油和化妆品塑料瓶底部标注着数字“2”,保鲜膜等包装上标注着数字“4”,太空水杯、乐扣餐具的底部标注着“5”,塑料雨衣雨伞标注着数字“3”,碗装泡面盒、快餐盒标注着数字“6”。
“我从来没注意到矿泉水瓶底还有数字标志。”在华联超市翠微店,白领刘小姐看到塑料瓶底的标志感到十分新鲜。对于不同塑料制品的用途,她只知道矿泉水瓶不能直接灌装开水,带保鲜膜的食品不能用微波炉加热,至于原因却并不了解。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像刘小姐这样的消费者占到绝大多数,他们或是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塑料瓶底有标志,或是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含义。
不但消费者不知道这些数字标志的含义,销售者也同样对此一知半解。“这个‘1’应该代表的是塑料瓶的使用期,这个矿泉水瓶可以使一年。”家乐福超市饮品区销售人员的解释让记者哭笑不得。“标5的餐盒可以用微波炉直接加热,其他的不行。”即使在专门销售塑料餐具的乐扣专卖店,销售人员也同样搞不清不同数字标志的区别。
【 提示:分辨材质 】
不同标号使用各有分别
“不但矿泉水瓶不能重复使用,在使用其他塑料容器时消费者也要留个心眼。”董金狮介绍,塑料瓶底三角形里边有不同的数字编号,代表不同塑料材质和用途。
其中,“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生产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但其耐热度仅至70℃,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多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干净,易变成细菌温床;
“3”PVC(聚氯乙烯)一般不用来包装食物,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如果使用,千万不要受热;
保鲜膜、塑料膜多由“4”LDPE(低密度聚乙烯)制成,耐热性不强,微波炉加热时一定要取下来;
“5”PP(聚丙烯)餐盒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餐盒,但放入微波炉前,最好先取下盖子;
用“6”PS(聚苯乙烯)制成的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用于装强酸、强碱性物质,而且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如果消费者不能分辨塑料材质,最好还是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瓶子装食品,相对较安全。”董金狮建议。(新华网)
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