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方面分析,大豆抛储按数量少、时间分散的节奏进行,使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目前,豆类价格未出现转势信号,考虑到国内大豆供应存在的实质性缺口问题,生产商应该在价格适当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备库和期货套保,以应对经营风险。
从2008年采取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开始,到2012年4月份为止,国家共计收储大豆约1400万吨,其中黑龙江产大豆约1200万吨。此外,2009年至今年二季度,国家施行了多次临储大豆拍卖及定向抛储措施,除了定向销售的约250万吨大豆之外,通过拍卖销售方式成交的数量很少,流拍成为常态。扣除2012年8月底约210万吨的抛储拍卖量,余存储量还有约940万吨。这一储量成为填补2012年中国剩余350万吨(560万吨减去已经投放市场的210万吨)供给缺口的重要来源。
从国家调控灵活性来看,今年抛售的成交均价大致在4100元,低于当前市场现货价格,由于我国往年收储价格较低,使得低价抛储不存在成本压力,因此抛储规模的操作弹性很大。从四季度进口预估锐减这一因素来看,市场对国家抛售储备的预期非常强烈,而国家如何抛储对价格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四季度正值国内新年度大豆上市阶段,从各方面消息看,今年国家尚没有收储计划,而当前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为了提高豆农积极性,确保30%的国产大豆产业安全线,国家在新豆上市期间应该不会通过大量抛储使价格大幅下滑,而相应地会通过现货价格指导抛储量,必要时让大豆价格处于适度高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新年度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抛储量会相对较少,时间延续较长。这一点表现在价格上将使近月合约走势强于远月,价格整体处于高位盘整可能性较大。
其次,由于今年南美大豆增产预期较强,这也意味着一旦南美出现问题,中国采购大豆填补储备释放的需求将成为刺激国际豆价上涨的又一炒作因素,因此短期放量抛储的可能性较小。而一旦国家大量放储,大豆价格将可能再度下跌,这一效应伴随着南美增产预期的逐步兑现将可能延续下去。
此外,还有一个市场关注的因素,即随着国家抛售储备大豆的进行,国储大豆数量的虚实将更为清晰。如果实际储备量不足,一方面国际粮商将抬高价格围剿进口商,国际基金也会趁机推波助澜,若遇南美生产恶化,豆类价格恐将再度飞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