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行业速递 > 农副产品 >

中国大豆压榨破亿吨

时间:2012-09-25 09:0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央企三年“大跃进” 中国大豆压榨破亿吨 核心提示:中国大豆加工业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行业,2009年以来,大量的企业只有一半的开工率,大豆加工的行业利润率整体上逐年走低,5%左右的利润率只有顶尖企业才能实现,但是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还在贪婪地大
电子杂志      早在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经对中国大豆加工业产能过剩发出预警,按照其规划,今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应该控制在6500万吨。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综合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实际上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已突破1亿吨。

  中国大豆加工业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行业,2009年以来,大量的企业只有一半的开工率,大豆加工的行业利润率整体上逐年走低,5%左右的利润率只有顶尖企业才能实现,但是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还在贪婪地大量吃进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今年1~6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2905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2.5%。

  一边效益不佳,一边大量进口,这种悖论的背后是中国大豆加工业在过去数年发生的结构性变化。

  央企大跃进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下称“中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三家中字头央企是过去数年中国大豆加工业市场最耀眼的明星。

  截至2008 年底,根据中纺披露的数据,国内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700 万吨,3年后,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大豆加工能力超过1亿吨,新增加的1300万吨左右的大豆加工产能,主要来自于中粮、中纺和中储粮。

  在三大央企中,中粮大豆加工能力增加最多。2009年9月,公开资料显示中粮的大豆压榨能力为480 万吨;2010 年,中粮大豆加工能力增加至800 万吨。到今年5月,中粮油料加工能力达到1064 万吨。

  油料一般包括大豆和油菜籽,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上马的油菜籽压榨设备也可以用来压榨大豆,因此中粮1064万吨的油料压榨能力相当于1064万吨的大豆压榨能力,这个数字与2009年的480万吨相比,增加584万吨。

  与中粮相似,中纺的大豆压榨能力增加也很快。在2009年之前,中纺主要从事大豆和大豆油的进出口贸易,从2009年开始,中纺由之前单一的进口贸易业务向加工生产转变,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收购了11 家大豆压榨和精炼企业,并以租赁和委托加工形式获得另外2 家油脂企业的加工能力,当年大豆压榨能力达到年产560 万吨,跃居全国第三位。目前,中纺大豆压榨能力已达年产750 万吨,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中粮。中纺的大豆加工能力预计还将增加。

  中储粮此前主要承担粮食的收购和储备等政策性业务,近年来在大豆加工领域也频频发力。2009年,中储粮镇江粮油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开工,设计年加工大豆100万吨、年精炼和分提食用油脂84万吨、储备油料40万吨、储备油脂20万吨和年港口吞吐量300万吨。

  2011年,中储粮油脂公司与京粮集团达成合资协议,双方共同建设天津临港油脂项目,共同出资15亿元,规划年处理大豆150万吨、精炼毛油45万吨。同年,中储粮与中纺宣布合资在山东日照建设产能为4000吨/天的油料加工线一条,年加工能力120万吨。

  有报道指出,中储粮今年包括大豆在内的油料压榨能力将达到每年600万吨,中储粮有关人士对此表示不知情。

  扩产动力

  大豆加工并不是一项高利润的业务,中纺油脂油料的毛利率2008 年甚至是-1.81%, 2009年、2010 年及2011 年1~9 月毛利率分别为2.01%、3.42%和4.09%,中纺的油脂油料业务从来没有达到过5%的水平。

  中粮、中纺、中储粮虽然是央企,除了承担了保障食用油市场供应的社会责任,三家公司对大豆加工乐此不疲实际上另有原因。

  食用油是消费者生活必需品,因此大豆是大宗商品的代表之一,中国每年消费2000万~30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规模约在2000亿元以上,由于市场过于庞大,仍然留下了大片的“空地”,这为巨无霸的央企提供了机会。

  中纺集团此前主营业务是棉花和纺织品的贸易,纺织品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业绩大幅攀升的可能性并不大,有时甚至会倒退。2006 年至2008 年,中纺营业收入分别为146.56亿元、208.65亿元和268.92亿元,2007 年和2008 年分别较上年增长42.37%和28.88%,中纺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油料油脂业务贸易量的扩大,2007 年和2008年油料油脂业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28.98亿元和200.3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89.87%和55.32%,而2007 年和2008 年纺织业务营业收入分别是75.97亿元和64.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98%及下降15.37%。

  扩张产能做大规模同样适用于中粮。2008年,中粮的收入是1012.1亿元, 2011年,中粮的收入猛增至1782.8亿元。

  大豆加工虽然获利微薄,由此衍生的一些收益甚至超过食用油加工本身。对于中粮、中纺这样的央企来说,扩张产能为其在期货市场的腾挪提供了资本。国内有实力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买入大豆的时候,一般都会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的操作。

  2011年,中粮大豆加工的主要业务平台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通过大豆和大豆油期货操作净赚40.8亿港元,而中国粮油控股当年全部的净利润仅为23.7亿港元,如果没有期货上的收益,中国粮油控股仅靠大豆加工,利润的表现估计会很难看。中国粮油控股2011年油籽加工业务的毛利润率为6.1%,比上一年提升4.4个百分点,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该公司指出原因之一是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发挥了作用。

  此外,三大央企扩张产能有大量的外部因素支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了拉动经济,有关部门鼓励央企扩大包括大豆加工在内的产能。如中粮在快速扩张产能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2008年,中粮获得的政府补助为19.34亿元,2009年增至23.15亿元,2010年增加至24.71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