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确认2008年3月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参与了“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但参加试验的68名学生所食用的全部食品均在本地采购,没有使用转基因大米及任何转基因食品。来自美国营养学杂志上的论文则证实,试验采用了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
记者前往衡阳调查发现,个别参与试验的儿童及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吃到“黄金大米”,家长们签字的“告知征求意见书”也已经上交。该项目负责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相关人士始终未站出来说话,其他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也不约而同地对采访保持了沉默。
笼罩在湖南“黄金大米”之上的疑云,依然没有消除。
本报记者满羿自湖南衡阳报道 12岁的张小明(化名)坐在家门口,愁容满面,他想着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牺牲品,因为四年前参加的一次吃“营养餐”的试验活动。然而他不敢把心里话告诉父亲。
35岁的张恒(化名)在网上知道了“黄金大米试验”的传闻,这位经常在外打工的父亲开始胡乱猜疑着儿子身体的变化,然而他不敢把心里话告诉儿子张小明。
不过,在小张的记忆里,他在2008年的那次试验活动上并没有看到任何黄颜色的大米,这与从上周开始的网络传言背道而驰。那个传言是:湖南衡阳江口镇中心小学小学生成为“黄金大米”—— 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试验品,这个试验的发起者是一家外国机构。
如今,无论是衡南县政府还是江口镇中心小学当年的负责人都坚称2008年的试验与转基因无关,而仅仅与改善学生的维生素A水平有关。但是一种紧张、愤怒和失望交杂的情绪蔓延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头,他们担心的是参与试验的学生家长会轻信传言;他们失望的是当年领导试验的科学家们的沉默——“荫士安,你在哪里?我们需要你站出来说话!”衡南县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发问。
■惆怅的父子
■
四年前的“好事”变成了“大事”
9月3日中午,衡南县江口镇,张小明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呆呆望着门前马路。旁边两个小朋友找他来玩,可是小张似乎想着什么,没有搭理他们。
张小明的惆怅来自上午自己手机QQ上收到的姐夫转来的一条消息,那是衡阳市政府8月31日到9月1日发布的。上面写着:“据查,2008年3月,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接受湖南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委托的课题‘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试验中未涉及转基因大米及其他转基因食品……”
张小明这个月开始上初一了,4年前他是江口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6月份的时候参与了学校里举办的一次试验,当时他的印象,那就是一次吃“营养餐”的活动,然而现在他肯定地说这个活动就是“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因为学校那个时候只有这么一个科研活动。”
“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个试验到底是不是真的对我们没有害处,心里头有点慌慌的。”张小明不知道为什么4年前的一件“好事”今天却变成了这样一件沸沸扬扬的“大事”,连政府都要出面亲自调查。他没想好是否要把自己的担心告诉父母,因为父亲在外面给人家盖房子,母亲在工厂做工,两个人每天的奔忙也只换来一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他实在不想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了。
然而就在这天的晚上,张恒根据儿子手机里电话号码联系上了记者。他看到了儿子手机里的留言,也在网上查询了很多关于“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信息。他越来越担心自己儿子的健康,开始狐疑起孩子成长中的种种变化,甚至一个感冒,或者皮肤上的小包……然而,他也不敢把自己的担忧对儿子说,“我怕孩子小,胡思乱想。”老张说孩子当年吃“营养餐”的时候,自己正在江苏一带打工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事实上,这种担心并非张恒所独有,就在昨天下午,江口镇中心小学2008年时的老校长,参与试验学生组织工作的贺仲秋就接到了一些学生家长的电话,向他询问当年的试验。
■争取来的试验
■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
截至昨天,湖南省疾控中心仍然能够查阅到关于“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报道。一篇名为《毒理科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的文章里提到,这项研究的目的“主要研究儿童通过膳食干预摄入富含类胡萝卜素食物,研究其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
衡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伍剑桥说,由于之前该县疾控中心与省疾控中心有过合作,并且合作很顺利,因此这次的研究省疾控中心又找到了他们。同时,由于县疾控中心曾经和江口镇中心小学就学生“降氟”工作合作过,学校做得也很不错,因此他们就找到了江口镇中心小学。
伍剑桥说江口镇是衡南县最为偏远的一个镇,当地人的收入水平在衡南来说处于中等,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同时这个地区由于当地蔬菜种类少,人们喜爱吃腌制的泡菜,因此学生普遍缺乏维生素A的含量。
参与试验的学校副校长廖雪元告诉记者:“这(试验)是县里主动争取来的。”他说该县一位管教育的副县长与省疾控中心的胡博士是同学,二人关系很好。而这里的胡博士指的就是省疾控中心毒理科胡余明博士,这个试验的负责人之一。
此外,这篇发表于湖南省疾控中心网站、署名胡余明的文章《毒理科参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中提到“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荫士安教授主持,我中心毒理科科长胡余明同志作为第二申报人及现场主要负责人申报的2010年度项目植物来源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于日前获准立项”。
■联合组成的课题组
■
蔬菜当地买大米市区超市买
2008年的6月,伍剑桥和课题组一同来到了江口镇,总共待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伍剑桥说课题组由国家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和衡南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国家疾控和省疾控中心有五六名工作人员,衡南县有五六名工作人员,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荫士安。
伍剑桥说,当时课题组没有带任何食品,都是到江口镇以后开始购买的。其中,蔬菜、鱼和肉是由学校的老师购买,主食大米是由县疾控中心的一位罗姓工作人员购买的。
当时,这些大米购自于衡阳市一家名叫“步步高”的超市。大米的名称是“桃花香米”,10公斤一袋。这些大米放在了学校里。伍剑桥说这些大米是由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专门看管的,“我们知道这是给学生吃的,因此就怕出事,因为学生无小事。”
不过,伍剑桥说他们是分批在超市里购买,先开的是小票,积攒到一定数额再换成发票,而他们的发票上统一开的是“食品”,因此显示不出来具体的食品名称。
当时的江口镇小学贺仲秋说他亲眼看到了这些大米,全是白色的,没有金黄色的。“我以为是‘稻花香’,而这是‘桃花香’,所以对名字记得特清楚,后来我也到市里去购买这种大米。”贺仲秋说。
江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廖雪元当时负责的是购买蔬菜和鱼肉。据他说,他们的蔬菜是从江口镇的菜市场上购买的,主要是南瓜、白菜、冬瓜等,而鱼和肉则是与养殖户直接订购的。
衡阳方面称,该项目的经费约30万元,也向学校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试验前的讲课
■
家长学生未必全懂
在开始试验前,江口镇中心小学组织了学生和家长就课题内容进行开会署名。该校的老师陈莉兰还隐约记得宣讲的内容:膳食搭配与维生素A的提高问题。然而小张只是记得专家在宣讲的时候就是说这个营养餐如何好,至于怎么好,他也记不住了。
而张小明的同学廖阳(化名)的母亲也提到专家只是说营养餐的好处,对于是否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是什么,并没有提,“要是说它有什么不好,我们就不会同意做了。”事实上,无论县疾控中心还是学校里的工作人员都坦承由于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因此相当一部分来开会的家长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些老人对于内容根本无法理解。
在说明会后,课题组给学生家长发放了“告知征求意见书”,如果家长同意孩子们参与试验,就在其上签字,次日收回。陈莉兰同时作为学生家长也在这份征求书上签字了。她说这份征求书随后就被省疾控中心收走了,家长并没有备份。至于上面的具体内容,她也忘记了。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小张的父亲大张的证实。
据贺仲秋说,他们发出去了200多份征求意见书,收回的有100份左右。衡南县疾控中心的伍剑桥说这些签字后的征求意见书都上交到了国家疾控中心,作为试验资料留存,县里并没有这些资料。
事实上,记者在江口镇的探访中发现,许多人无论对于胡萝卜素还是维生素A,乃至转基因都不明所以,包括前校长贺仲秋在提到转基因的时候,甚至认为红薯颜色的不同也是转基因造成的。
■课题组的记忆
■
吃饭未见黄色大米
尽管试验要求的是6—8岁的男孩,但是据贺仲秋介绍刚开始参与的总共有百余名学生。事实上陈莉兰的孩子当时已经9岁,超出了限定条件,但是她还是让孩子参加了这个项目。
不过,在正式参与之前,这些学生需要先抽血,抽血的位置就是在学校里。据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抽血总共两次,一次是试验之前,一次是试验结束。而张小明则记得抽血是一周一次。但是两边都谈到抽血量很少,只够试验所用。至于抽血的结果,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
学生们吃的饭都是在食堂做的,厨师是省疾控中心在当地请的,此外还有4名帮厨。伍秋英就是其中的一名临时帮厨,她说米饭是在蒸柜里蒸的,她没有看到有人用黄色的大米蒸饭。陈莉兰说学校里有两个蒸柜,一个用来蒸饭,一个用于餐具消毒。“不可能蒸两拨饭,就一次,全是白色的大米。”
据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说当时学生们分成了两拨,分的依据是吃的蔬菜和鱼肉的不同搭配。而在张小明的记忆里,他吃过肉,吃过蔬菜,但是没有吃过黄色的大米。此外,江口镇中心小学的贺仲秋、陈莉兰以及课题组的工作人员都在这里吃这种所谓的营养餐。他们都表示没有吃到黄金大米。
据介绍,除去休息日,试验实际执行了21天,最后有79名学生的试验报告上交到了课题组。贺仲秋说这79人是年龄符合试验标准,同时又是经过家长同意的。
■衡南的困惑
■
本来想做一件好事,没想到会这样
事实上,从衡南县疾控中心再到江口镇中心小学,所有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都坚称从没有接触过黄金大米。然而他们的压力却与日俱增。“我们最怕的就是农民不懂具体的情况,相信传言,结果造成社会稳定的破坏。”一名衡南县的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昨天下午网络上便开始出现了谣言:十多名学生家长围堵江口镇中心小学。然而当时记者正在学校采访,并没有见到传言所言。“我们本来想做一件好事,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衡南县的工作人员说。
据伍剑桥介绍,当时,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荫士安一直在江口镇负责和监督试验过程,并且经常跟他们谈论这项试验的好处。其间并没有涉及黄金大米和转基因的事情。
而据衡阳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员的介绍,在衡阳市对此事展开调查联系上荫士安时,他对网上传言表示震惊,并否认在衡阳的这项研究中使用“黄金大米”;而胡余明则确认,论文上的署名是自己,但否认参与写作该论文。
一项“混血”试验
本报记者刘一自北京报道 一篇美国营养学杂志上刊载的论文在中国引起巨大风波。
■引发风波的论文
■
这篇8月1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上的文章称,一项在中国湖南一所小学里开展的试验证明,“黄金大米”对于儿童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一样有效。一家国际环保组织称,“黄金大米”是转基因大米,美国科研机构拿中国儿童做人体试验极为不负责。
“黄金大米”来自于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生物技术改良水稻,因为其色泽金黄而得名。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于预防儿童失明非常重要,因此有科学家希望这种大米可以拯救贫困地区缺乏营养的儿童。但自从它问世十余年来,还没有从试验室中走到人们的餐桌上。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唐广文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塔夫茨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公共关系助理主任安德莉亚·格罗斯曼(Andrea Grossm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唐广文参与了一项美中两国开展的研究项目,以证实“黄金大米”在补充维生素A不足方面的有效性,并于2008年在湖南省一所小学进行了试验。
格罗斯曼说,试验严格遵守临床研究协议,经过美国和中国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并且得到了两国监管机构的批准。此外,所有参与试验的儿童志愿者及其父母都对此知情并且同意参与研究。
格罗斯曼给本报记者提供了研究论文全文。根据论文的介绍,试验对湖南一所小学112名6至8岁的儿童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定了72人,并提前一个月对其中约一半的儿童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治疗,以防止这些健康问题影响试验结果。
研究人员把72名儿童分为两大组,一组是36名维生素A正常的儿童,另一组是36名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研究人员再把每大组儿童随机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2人,在21天里分别让他们进食含有黄金大米、菠菜和β—胡萝卜素油胶囊的午餐。实验期间,研究人员会抽五次血以进行比对,最终收回有效血样为68人的。
据介绍,试验中用的“黄金大米”和菠菜是美国农业部位于休斯敦的一家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里培育的,在波士顿加工成独立小包装(“黄金大米”每包为60克,菠菜每包为30克)后,再运到中国来。专门设立的厨房为孩子们准备了标准午餐,包括250克米饭、100克猪肉、100克卷心菜和100克西红柿鸡蛋汤,试验用的“黄金大米”和菠菜在饭前进行加热。
论文得出的结论是:“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优于菠菜,和直接吃胡萝卜素胶囊差不多。
■沉默的作者
■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营养学领域权威性最高的杂志。这篇论文的作者一共有七名,分别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唐广文、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胡余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荫士安、浙江医学科学院的王茵、塔夫茨大学的吉拉德·达拉尔(Gerard E Dallal)、美国贝勒医学院的麦克迈克尔·格鲁萨克 (Michael A Grusak)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罗伯特·拉塞尔(Robert M Russell)。
根据论文的介绍,七位作者各有分工:唐广文负责设计这项研究并监督数据分析,论文也是由她主要撰写的;胡余明负责协调和监督研究;荫士安负责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王茵负责评估研究的设计和监督;达拉尔负责监督和进行分析统计;格鲁萨克负责制作大米和菠菜;拉塞尔也负责设计研究。论文中提到,这篇论文已经经过所有的作者审核。
本报记者联系了所有参与这篇论文撰写的作者。唐广文博士表示美国时间9月4日才开始工作,由格罗斯曼代为回复了记者的一些问题。截到发稿时,美国的其他几位研究人员尚未回复记者的邮件。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介绍,荫士安是该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员。根据互动百科对其的介绍,他研究的领域之一是有关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断、病因和防治研究。
本报记者拨通了荫士安的电话,他以“正在开会”为由挂上了电话。随后记者给其发短信询问其是否参与美方研究一事,荫回复说请和中国疾控中心的政策研究室联系。本报记者随后致电中国疾控中心宣传部门,对方先表示以湖南衡阳新闻办的说法为准,在记者询问新闻办所说的研究计划和美国学术期刊论文上谈及的课题是否有关联时,工作人员要求记者把问题以传真的形式发过去。截至发稿前,记者尚未收到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回复。
根据学术论文的介绍,浙江医学科学院同时担任了此次试验的伦理评审工作。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官网的介绍,王茵一直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的研究工作,现在是浙江医学科学院科学处处长,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营养学(食品营养)的学科带头人。
浙江医学科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王茵在该所工作。 对于王茵是否参与了“黄金大米”试验、该院是否承担了伦理评审工作等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已经从网上新闻了解到这件事情,也接到很多媒体的问询,该院对此十分重视,正在核实。当记者提出是否能和王茵进行核实时,工作人员称不太方便。“我们也正在了解情况,如果有消息的话,会和你们进行通报。”
■疑云密布的试验
■
关于是否应该用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在人体特别是儿童身上做营养学试验,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2009年,3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的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反对塔夫茨大学围绕“黄金大米”用人体开展的一系列营养学试验,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并有“潜在危险”的,因为“黄金大米”作为一种转基因食品并没有经过动物测试,在遗传及技术上有潜在的不稳定性。
除了试验的安全性,试验的程序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声。这项以儿童为对象的“黄金大米”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的备案(备案号NCT00680212),但最终是在中国招募的志愿者。备案中只提到实验对象为72名6到8岁的儿童,但没有提及儿童的国籍。有人质疑,为何在美国备案的试验到中国来招募志愿者,而未在备案中说明。
据论文所称,参与研究的中国儿童是招募来的志愿者,整个招募过程和流程都经过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而且所有儿童志愿者及其父母都对此知情并且同意参与研究。但目前并不清楚,参与试验的儿童和家长是否被明确告知试验中使用的是转基因食品。本报记者要求美方提供父母同意书样本,截至发稿前还未收到回复。
此外,论文称这个项目是美国农业部支持的,得到了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糖尿病与消化及肾脏疾病国家研究所的拨款以及中国十一五计划国家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菠菜与β—胡萝卜素纯化标记”拨款。中国的研究项目中只涉及到菠菜,并不包括转基因大米。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