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食品检测技术很发达,譬如“无糖”月饼是否含糖分,色素、微生物是否超标,日常食用的酱菜中是否含苏丹红等,都“一检便知”。但是检测费用不菲,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费用需450元,而做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据9月16日《广州日报》报道)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共计8万人左右,监管着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40万家药品流通企业、1.7万家医疗器械企业、3400多家化妆品企业、2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230万家餐饮企业。按照业内人士说法,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对照8万名监管人员,即便是抽检,恐怕也做不到监管的全覆盖。这种情势下,在食品药品领域引入消费者监督,显然势在必行。
当前,各地质检检测机构已经向消费者个体敞开大门,消费者可以随时申请和送检,这为在食品药品领域引入消费者监督打开了通道。但高达3万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费用,显然会阻断消费者申请送检的监督之路。设若不是专门取证,想来不会有消费者为了几十元一袋的奶粉安全,去花3万元检测费用,甚至450元的单项检测都不能被接受。如此,民间送检和监督形式上虽然存在,却已名存实亡了。
检测机构或许也有难处,检测设备价值不菲,若检测收费低了,恐短时间难以收回成本。但超高的检测费用将消费者拒之门外,检测数量必然严重萎缩,又会导致设备闲置浪费。相反,将检测费用降到消费者可以承受的程度,大幅增加检测数量亦可实现效益。
进一步来看,向消费者敞开大门的质检检测机构,一定意义上已经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既然可以界定为公共服务,一方面其服务价格标准就需要尊重普通居民的支付能力,而不是只有一小部分高收入者才能享有这项公共服务,却将绝大部分居民挡在门外。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出现资金捉襟见肘的时候,公共财政应该给予必要的补贴,从而让绝大部分居民能够享有公共服务,保证社会的公平性,这在诸多公共服务领域都已成惯例。
如何让消费者的食品检测费用降下来,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