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浙江省工商局通报,蒙牛驻义乌市一经理通过半价购买3000箱临过期牛奶,并通过篡改生产日期的方法重新销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问题牛奶中,6月份销往义乌1000箱,7月份销往浦江1000箱,剩余1000箱存放在永康。蒙牛公司23日的官方声明中表示,将对涉案产品进行无条件更换回收,但截至到8月27日,蒙牛未提及赔偿事宜。
“猛牛”改造难上加难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张天蔚:从1999年创办之初,蒙牛就像一头“猛牛”,闯进尚属初创的中国奶业市场。这匹“猛牛”如同一条“鲶鱼”,所到之处翻江倒海。然而,企业的发育、成长,逃不出必然的规律。过于迅猛的疯长,必然伴随着各种显在或潜在的病灶。
在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中,除元凶三鹿乳业外,蒙牛亦成为众矢之的。且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暗指,恰是蒙牛以“猛牛”姿态在市场上的横冲直撞,引发全行业的恶性竞争,以致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劣充好、不择手段。
对这种说法或许仁者见仁,但至少从此后蒙牛陆续出现的各种状况看,这匹成长和奔跑得都过于迅猛的“猛牛”,已经难以从容驾驭自己的肢体和步伐。回顾蒙牛对问题产品的数次回应,无不归因于个别环节的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但如此频繁的偶发事件,却不能不让人对其整体实力表示质疑。
食品企业不是IT企业,一个新奇的点子、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斗士、一笔充满投机欲望的“风投”,可以催生出Facebook,却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孜孜矻矻地一盒一盒生产出合格牛奶的乳企。
日前,蒙牛新任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近期持续进行以“价值观回归”为核心的反思。如果其所称的价值观回归,是指回归到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途,自然值得期待。但改变一个“猛牛”型企业骨子里的野性基因,尤其是在一个道德崩塌、监管缺位的市场上,就更是难上加难。
丑闻禁不起民意追问
健康时报评论员赵广泉:当利欲熏心从一种习惯蜕变成一种基因,过期牛奶涂改生产日期的篡改门丑闻曝光,必然毫无悬念地让蒙牛又一次有怨无愧地站在了公众和舆论面前。
作为曾经参与起草国家乳品标准的中国乳业巨头,蒙牛本应该珍惜羽毛,善待声誉,重建国民对民族品牌企业的信任和信心。然而近年来,一个个让公众痛心的事实层出不穷。
面对蒙牛事后迅速“重申公司严格的相关制度和严惩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的官方反应,民意不禁要追问:蒙牛有没有严格的产品有效期控制及过期乳品回收处理流程?如果有,王某怎么能从舟山、丽水等地以半价收购临过期牛奶?如果蒙牛集团对所有到期及过期产品都能强制回收销毁且不影响经销商成本,经销商为什么会对这么多过期牛奶涂改日期后重新喷绘、打包、配送、销售?“那是个人行为”的蒙牛官方表态,难道不是对民意的敷衍与欺骗?
当营养暗藏恐惧,其扩散同样深入血液。民意追问到最后,所有肯定性的信心仍然不足以抵消否定性的怀疑。蒙牛不断重演的丑闻背后凸显出我国乳业竞争环境日益恶化,频繁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不仅将消解国民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和信心,也危及了中国的食品制造业。
蒙牛一再敷衍民意,这背后有太多制度欠缺、监管与执法失灵的困境,政府应积极做出禁得起民意追问的理性回应,让民众不再在纠结中失望,以求放心与舒心。
相关阅读
【蒙牛历年“质量门”】
2012年6月,南方日报网友爆料蒙牛冰激凌加工厂脏乱差,后蒙牛乳业发表调查说明,承认帖中反映的宿舍管理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基本属实。南方日报2012.6.22
2012年3月,贵州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约70名学生在食用蒙牛牛奶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东方早报2012.3.30
2011年12月,蒙牛在四川眉山的一批纯牛奶被检出可致癌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新京报2011.12.26
2011年11月,蒙牛12个批次雪糕被广东省工商局查出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微生物指标中超标。人民网2011.11.8
2011年8月,消费者陈某在超市买回一瓶蒙牛冠益乳酸奶,打开后发现里面有很多死虫子。中国食品科技网2011.8.3
2011年4月22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700余学生喝完蒙牛学生奶20分钟后,陆续出现发烧、腹泻等症状。 新华每日电讯2011.4.26
2010年4月,陕西周至县马召镇一小学18名学生饮用蒙牛核桃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华商网2010.4.23
2009年2月,蒙牛特仑苏被爆其中含有OMP。蒙牛集团回应称,OMP得到国际认可。现代快报2009.2.12
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蒙牛121批次受检产品中有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新华社2008.9.18
(责任编辑:fu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