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北京人眼中的食品安全

时间:2012-01-30 16:40来源: 浏览次数:
2011年的中国食品安全领域,从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到塑化剂、黄曲霉毒素超标,每一次都扎扎实实地刺激着老百姓的神经。而由于关乎健康、生命,这样的食品安全风波往往又会引发一场超乎理性的群体恐慌。在北京食品学会秘书长徐峰看来,这多少是由于科普的缺失。 在
电子杂志          2011年的中国食品安全领域,从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到塑化剂、黄曲霉毒素超标,每一次都扎扎实实地刺激着老百姓的神经。而由于关乎健康、生命,这样的食品安全风波往往又会引发一场超乎理性的群体恐慌。在北京食品学会秘书长徐峰看来,这多少是由于科普的缺失。

  在2011年首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论坛上, 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联合调查了北京市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的认知状况。按徐峰的话说,只有了解了消费者的想法,才能让科普带领人们真正回归到客观和理性。

    食品安全:消费者信心下滑

  “按满分100分计,消费者给北京食品安全打分高于80的只占到19%,50%左右的消费者给出的分数集中在60~79。”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食品科学系米生权博士坦言,此次超过2000多人参与的调查问卷显示,与2008年之前相比,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信心确实下滑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7.36%。

  高合格率并没有支撑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足够的信心,米生权认为,这是由于近年来一系列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一再触碰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再加上反复传播,有些更是被过度放大了。

  “客观上讲,中国13亿人口,每天消费200万吨食品,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其实是很低的。”他表示。

  食品添加剂:人们谈虎色变

  没有出乎调查者的意料,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被消费者认为是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米生权告诉记者,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也因此有了去年“蒸功夫”包子铺一被曝光使用多种香精后,就有其他店铺立即打出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广告。

  “这实际上是很可笑的说法 。”他表示,制作包子允许使用的各种调味品也都是添加剂制成的。

  “事实上,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他说,“比如人们常喝的饮料可能就含有超过10种的添加剂,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但谈到添加剂本身消费者却并不认可。”

  在他看来,按照国家标准使用的添加剂对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超量使用必然不可。如果少量超标,除非一次食用很多,或者长期食用,危害会有积累。假设消费者买到红心鸭蛋,只是偶尔吃一个,危害并不是最大的。

  “从这个行业来讲,影响最为严重的实际上是加入非食品成分。”米生权表示。

  据了解,它与食品添加剂的本质区别在于,食品添加剂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有明确的食用安全性。而非食品成分有一些是明确对人体有危害的,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明确作用的。

  他举例,三聚氰胺就是一种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的有毒化学物质,一旦大量添加,就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米生权认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这些知识,有的消费者或许是将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混为一谈了。

  消费者心理:花钱买放心

  信广告,味千“有营养”是忽悠的;信品牌,蒙牛也出“致癌门”。

  因此,相对以往,消费者不再一味跟风广告宣传,对知名厂家也不再百分百信赖。在对食品安全解决途径上,消费者除了通过从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外,买价格高的产品成为了提高自己所购买的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二选择。

  米生权坦言,通过花钱买放心,也就不难理解国内奶粉市场被洋货占领的现实了。“如果确实是问题产品,成本低,售价自然相对偏低,但是价格与质量安全也不是必然的正相关。”

  “近来,国内出现了一类假洋货,在国外生产,但不被允许在国外上市,而是"特供"国内,成了高端洋货,价格翻了好几倍。”他告诉记者,曾有一对父母去看远在美国的孩子,随身带着在大陆高价购买的美国保健品,但到了美国才发现在美国市场并没有这个产品,到处调查后发现,该企业是华人注册的,可以生产,但产品不能上市。

  近日还有网友爆料,名叫纽瑞滋"(Nouriz)的奶粉,声称是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目前在国内销售很火爆。但请朋友在新西兰查找时,发现新西兰本土根本就没有出售,当地人也不知道这个品牌。

  “这是投机分子抓住了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信心下降,而盲目追求高价洋货的"商机"。”米生权说,“因此,消费者还需要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在进口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找其是否通过了在当地上市的认证。”

  食品监管:企业责任被忽视

  超过2/3的消费者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首要原因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与此同时,消费者认为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均是政府职责,而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自身道德诚信的建设则列为最后。

  “无论是加强监督、加重处罚,还是健全法律法规,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消费者期待政府有更大的作为无可厚非,毕竟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层次还需要理清,职责分配尚需明确。”

  但米生权同时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管,消费者对政府的期待过高了,行业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恰恰被忽视了。“事实上,这是国内企业的通病,为了追求利润几乎不顾社会责任,有的食品企业甚至恶意制造安全事件。”

  据米生权介绍,在国外,食品安全除了有政府和法律的监管,业内的企业之间也会有互相约束的机制。比如这个地区有一个企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那么,相关的企业都会受到牵连。此后,该企业可能会在行业内遭到排斥,甚至最终被淘汰。在日本,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绝对不会自毁招牌。

  “因此,食品安全是项系统工程,在这个链条中,政府、企业、个人需要合力协作。”米生权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