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快线晾干后成“乳胶”?这让许多喜欢这款饮料的消费者心头一惊。随即娃哈哈声明“由于产品牛奶蛋白含量较高,脱水后成胶状是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凝胶现象”,对产品质量表达了充分信心。而专家却称之“含乳量少、含糖量高,不适合当作乳制品经常饮用”。
抛开营养快线“乳胶门”的是非纠葛,一瓶饮料里的十多种食品添加剂却成消费者关注焦点,食品领域的添加剂“野蛮生长”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
近日,有匿名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饮料倒入一个瓷盘,一夜的时间,饮料就阴干变成白色的胶状物。这一消息和照片迅速传播,很快引起了网友关注和质疑,“感觉挥发的速度够快,同等毫升的水绝不可能一夜之间全蒸发”。 大部分网友表示震惊。网友“阿弥陀佛”说,以后不再喝这种产品,也不再相信娃哈哈;网友“iConrose”说,喝奶需谨慎,好没安全感,市面上的这类产品多了,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此次“乳胶门”再一次挑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网友“愤青”质疑道,“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吃什么?他们又会怎样评价我们呢?中国现在的食品卫生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人吧?”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曝出,网友惊呼,“以后还能喝啥?”
“求真相”也成了网友急切的呼声。多数网民认为,普通消费者缺少专业知识,当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时,最好能有监管或权威部门出面,澄清事件原委,消除消费者疑虑,同时也为企业证明,避免恐慌情绪弥漫。
也有网民表示,除了被曝光的营养快线,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含乳饮料,它们是否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2006-2010年国内软饮料领域中,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的销售复合增长率高达35.25%,属于增速第一的细分市场。除了小洋人妙恋、银鹭花生奶、旺仔牛奶、娃哈哈营养快线,蒙牛、伊利等多家大企业也正从这一快速增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厂商回应难解消费者疑虑
就在营养快线晾干后变成“乳胶”这一消息在各大网站、论坛广泛传播之际,娃哈哈迅速反应,发表声明表示,液态乳制品或含乳饮料等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具有凝胶性和成膜性的物理、化学性能。“利用蛋白质的这种凝胶性能制造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市场上各类液态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乳饮料等含牛奶产品在脱水后都会出现凝胶现象。由于营养快线产品牛奶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其脱水后成胶是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凝胶现象。”娃哈哈表示。
此外,针对网友质疑营养快线使用添加剂过多,娃哈哈表示,营养快线添加剂的使用完全符合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且都按照国家规定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备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分析了常见的“凝胶”现象后在微博上表示,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果胶、淀粉和明胶能形成凝胶。水分多的时候,各种胶质表现为粘稠的液体,而水分经过一夜的蒸发,胶质的浓度越来越高,它们就可以形成凝胶。
范志红表示,饮料的增稠常常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营养快线11种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有些植物胶,比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等,如果和牛奶蛋白质配合在一起,就更容易发生凝冻的现象,就像网上所拍的照片一样。不仅这种产品是如此,其他很多添加大量增稠剂的产品也很可能出现同样的现象。
尽管生产厂家回应“食品安全没问题”,专家也解释“凝胶”现象的来龙去脉,但消费者的疑虑难以消除。令许多消费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平时随便拿起就喝的饮料竟然含有这么多食品添加剂。
平常拿营养快线当早饭的沈莉悦表示,“暂时不敢喝了。一直以为"果汁+牛奶"很健康,没想到自己每天吃进去这么多食品添加剂。”而事实上,消费者的关注点已从“阴干成胶”转向了含乳饮料这一类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健康之上。
谁为“野蛮生长”的食品添加剂买单?
记者仔细阅读营养快线的标签发现,该产品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化硅油、柠檬酸、三聚磷酸钠、阿斯巴甜等11中食品添加剂,我们常喝的果粒橙有3种食品添加剂,可乐有5种,瓶装奶茶有9种。几乎所有的包装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有的甚至多达几十种。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最大用量做了详细规定,对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量、防腐剂、抗氧化剂)混合使用的最大量做出了规定,但是一瓶饮料最多能使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该标准并无明确规定。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添加剂成了食品、饮料行业不可或缺的“佐料”。有食品专家表示,现代食品工业兴起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食品味道因此而“多姿多彩”。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企业无不争相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打造所谓的“营养好味道”,吸引消费者购买。
范志红表示,“为什么要加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舌头,让那些对牛奶口味不满意、对甜饮料无限热爱的人们能名正言顺地喝甜味的、稀释了的"奶"”。
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孟岳成,曾是娃哈哈食品研究所所长。他认为,食品添加剂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们毕竟是化学制剂,国家标准之所以有总量控制,就是因为过量就会有害处。“关键是合法合理正确使用,但前提是相关标准是科学的、严格的”,孟岳成说,“现在消费者之所以怀疑食品添加剂不安全,主要是对国内的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没信心”。
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说食品添加剂经过试验是无害的,但实验室结果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的复杂机理。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同天然食品相比,口感虽好,但长期食用,结果难以预计。
多位专家表示,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十分必要。同时要倡导更加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多食用天然食品,以此“倒逼”食品加工企业审慎合理使用添加剂,防止食品添加剂“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