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在卫生部网站看到,这个规定就是已公布并将于2012年4月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标注致敏物质作出了规定:如果用麸质的谷物、甲壳类动物、鱼类、蛋类、花生类、大豆类、乳制品、坚果类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食物过敏提出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食品包装上标注出8类易过敏的物质是不是小题大做?
专家:
严重过敏会危及生命
“我周围都没听说谁吃东西会过敏,在包装上标明可能含有什么易引起过敏的物质没有必要。”一位市民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一位医学专家介绍,过敏虽然是小概率的事,但过敏的人接触或吃了过敏食品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能在食品包装上标明含有一些容易致敏的成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昆华医院皮肤科主任曹萍告诉记者,每天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中50%都是因过敏引起身体不适,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因食物引起的,特别是晚上的急诊病人,大部分是因为吃消夜、吃烧烤后,引起过敏来就医的。
曹萍介绍,从在皮肤科接触的病例来看,含动物性蛋白的食品如牛肉、羊肉、鱼、鸭子、螃蟹等容易引起过敏,是大家俗称的“发物”;含植物性蛋白的食品如花生、豆、豆制品;蔬菜中的山茅野菜、野生菌类,水果中的芒果、菠萝等都是吃后较容易过敏的东西。过敏轻微的会皮肤痒、起红斑、起湿疹;严重的会起荨麻疹,医学上叫风团,过敏者先是身上会大块大块地肿起,随后引起喉头水肿、胸闷、喘不过气来,如果不及时就医,会危及生命。
中华医学会吕相征博士介绍,一项针对3974名15~24岁健康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5~24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过敏。约有76%的过敏反应是由花生、大豆、牛奶、鸡蛋、鱼类、贝类、小麦和坚果这8种常见致敏食品引起的,而最常见的致敏食物主要为水产品、牛奶和鸡蛋。
提醒:
食物过敏与量无关
“食品不是药物,对人身体不会产生病变影响。”一位食品行业内人士表示,就像炒菜换锅一样,不可能洗到一点残留都没有,就目前来看,因微量食品残留而导致过敏的概率非常少。
对此, 曹萍持反对意见:“过敏与食物的品种有关系,与量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对某种食品过敏,吃了含有这种食品的东西就会导致过敏,跟吃多吃少关系不大”。
“人体有敏感期,在敏感期容易过敏。有的人是小时候不会过敏,但三四十岁才开始过敏。”曹萍提醒,如果发生过敏,在之后的半年到一年都要相当注意,不要再接触过敏的物质和吃过敏的食物。
企业:
担心标注影响销量
对8类食品将在外包装上标注过敏提示的规定,企业如何看?几位本土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标出容易导致过敏的几类食物很有必要,也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但担心标后会影响产品销量。
“现在食品行业内都没有标可能会含有什么成分,但联合利华确实是走在前面了。”品世食品厂厂长马军说。
“在包装上添上‘可能含有××’字样,并不会增加企业成本,但目前业内都不会这样做。”马军告诉记者,本来食品行业竞争就相当激烈,如果因为标上“可能含有××”字样,导致消费者为保险起见,干脆就不买你的产品,转而去买别的企业的产品,这对产品销售不利。
消费者:
应该标识过敏成分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是否会认真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及相关标识?晚报记者在超市中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只有一位表示在买食用油时,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不看不问,只凭喜好提起就走,而是会仔细查看瓶上标签所写的是什么成分,是否是非转基因的;其他消费者表示很少认真看标签上的配料表等标识。还有一位消费者在买婴儿食品时会认真看标签上配料表成分等。
那么,是否应该在包装上标注会引起食物过敏的成分?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的”,并表示今后买食品时也会注意看看标识。
▼ 政策链接
明年8类食品将标过敏提示
卫生部已公布并将于2012年4月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明确提到以下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等),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其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在致敏物质中,明确提出: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制品,需在配料表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