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FC多事之秋
7月末,一条内容为“肯德基豆浆并非原磨”的微博被转发近3万次。该帖图片显示,5个标有“豆浆粉”字样的纸箱与其他原料堆放在广东一家肯德基门店外。“街边的豆浆还是煮的呢,那么贵的豆浆竟然是豆粉!”一些网友不满的表示。
在肯德基,一杯豆浆粉冲调的热豆浆每杯6.5元、冰豆浆每杯7.5元(肯德基宅急送价格),而有人在网站搜索“肯德基豆浆粉”,发现一袋号称专供肯德基的480克的豆浆粉售价仅为15元。而按豆浆粉兑水比例计算,每杯豆浆成本约为0.7元。
针对豆浆事件,肯德基一方面承认其豆浆系浓缩液或豆浆粉调配而成,但同时表示其豆浆广告从未宣传“现磨现做”。有肯德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北京地区以外,肯德基的醇豆浆均是由豆浆粉调制而成。有媒体指出,肯德基店售卖的豆浆成本仅为售价的10%。对此肯德基相关人士回应称肯德基一向本着科学严谨的原则制定产品价格。
“豆浆事件”一波未平“用油事件”一波又起。据报道,有知情人士爆料“肯德基炸鸡用油4天才更换一次”以及“食用油反复使用”等问题。从用豆浆粉冲调豆浆到现在使用油的诸多问题,山德士上校的肯德基在中国陷入了多事之秋。
而来自《证券日报》8月8日的一篇报道再次引发了消费者对于肯德基的担忧。报道称,据数名曾在肯德基工作过的人士爆料,肯德基用于炸鸡的油4天才彻底更换一次、鸡没彻底洗干净就直接进行加工。当晚肯德基在其官网回应称,肯德基食用油使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且所有进入到餐厅的鸡肉原料都已经是完全清洁、处理好的待加工状态,“根本不存在清洗鸡肉这道程序”,并表示对有关媒体没有与其做任何采访和核实,对此表示遗憾。“我们诚恳呼吁大家冷静、客观、理性看待此事,并愿意积极配合一切相关询问和调查”。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已有60多年运营管理经验的肯德基目前在中国共有3200多家餐厅,每一家都按照公司内部严格的流程和规定运作,绝不存在相关报道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
在随后的9日,《证券日报》也发布声明就报道中的相关问题做出回应,声明同时表示,“我们不否认,肯德基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优秀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管理规程,但在我报记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门店对相关的规程并未全部落实,管理存在明显漏洞。与所有企业一样,洋快餐企业也要受到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此次媒体曝光肯德基用于炸鸡的油4天才彻底更换一次,可肯德基回应说,国家《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并未提及烹饪油多久会更换一次。因此,国内的食品标准太低让肯德基钻了空子。按照肯德基的说法,它这样做并不违反现行的法规。”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洋品牌的“中国标准”
与中式餐饮原材料随机购买和厨师个人烹饪技术随性发挥不同的是,洋快餐强调原材料产地和制作工艺流程的统一。然而,骨汤是勾兑的,豆浆是冲泡的,奶浆是国产的……除了肯德基,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拥有580多家分店,一向以底汤营养丰富出名的日式快餐“巨无霸”味千拉面也被爆出虚假宣传,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似乎变得浮躁了。
曾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骨汤,却是用汤粉、汤料调制而成,每碗汤的成本不过几毛钱,而所谓“味千拉面一碗汤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更是被指涉嫌虚假宣传。而味千拉面就此回应称,味千汤料是通过熬制工艺生成了高品质的味千汤料浓缩液,随后配送到餐厅通过一定的比例还原成味千白汤,并申明所用汤料非粉剂勾兑。针对此前消息质疑的钙质含量问题,味千方面表示,“味千汤底的钙含量是由于浓缩未还原的计算方式错误而致,对此我们已经修改。”
针对味千拉面、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存在的欺诈、质量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本月初就提出,请“洋快餐”们尊重中国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进行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的基础。《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据此,经营者有义务告知消费者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商品使用的原料、数量、餐饮制作的工艺等。使其能够知情选择、知情消费。中消协表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是餐饮企业的首要责任。对于产品原料、配送运输、加工制作等各个环节“洋快餐”经营者必须严格把关,切实保护中国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如果所售食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应当严格彻查,尽快整改,并正视消费者要求,妥善予以解决。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地合法”说亦是引起很多消费者的不满。近期,中国台湾地区检出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主剂配料中,含禁止掺入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若大量食用该物质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皮肤和黏膜发炎、产生女性荷尔蒙等症状。然而可口可乐公司称,该防腐剂在中国内地被法律法规所认可。
对于“洋快餐”的屡屡违规,一位评论人士这样表示,这些企业作为商业机构,本质上与国内的商业企业并无二致。消费者对其倡导的商业文化与准则可以期待,但绝不能抱以过高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商业巨头的品牌绝非保证市场秩序良性运转的保障,维护消费者权益,还是依赖于政府的有效监管和巨大的惩处措施。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免遭商业欺诈的陷阱,构建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
标准漏洞拷问食品安全
“客观上看,由于我国人均G D P、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长期以来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食品国家标准时,也‘看不起’自己人。”胡迟指出,“我国国内的食品国家标准在卫生、安全、检疫标准上都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像我国出口到港、澳、日本、韩国的肉禽等农产品的标准高于内地水平。”他同时强调指出,经历近期这些事件后,有关部门应当着手提高食品的卫生、检疫标准,不要再出现那种国外标准高于国内标准的情况了,至少要国外标准与国内标准一个样,并提高食品标准的操作性与统一规范,使之执法时有法可依,且易于操作。
而事实上,不仅是我国,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安全监管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据《印度时报》8月9日报道表示,印度的食品安全监管出现问题,一些食品经销商没有健康证明的情况屡见不鲜。印度消费者协会抱怨说,国内监管部门未能实施例行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
有资料显示,2003年1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有顾客吃了一家麦当劳店的炸鸡块后肠胃不适后发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卫生与食品安全局调查后发现麦当劳食品出现一种能引起肠胃炎的危险细菌,后对麦当劳公司罚款10万比索(约合3万美元)。而相比之下,国内的赔偿就与之有着天壤之别。如长沙麦当劳男童在汉堡包中吃出活蛆的案例,最终也仅仅以商家赔偿消费者2000元人民币而“私了”。
近期密集曝光的洋品牌食品安全问题均来自媒体的披露,而监管部门则稍显被动,反应滞后。对此,胡迟表示,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使得对洋品牌食品的揭露最后无法落到实处,企业不用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成本,也使得洋快餐在食品安全一事上愈发胆大妄为。例如,达芬奇家具在被曝光后,监管部门迟迟没有作为“该出手时不出手”,致使达芬奇的高管“死不认账”,还敢于对媒体、社会发起反击与挑战。因此,监管部门应当以最近一系列的事件为鉴,总结教训,本着对消费者、社会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积极履行自身应有的监管职责,做到“不缺位”。监管部门还应该主动、适时地发布对于食品企业的监测信息,进一步教育、引导公众选择健康食品,让公众了解到更多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帮助消费者树立理性、安全的消费意识,正确地进行消费。
此外,中消协近日也呼吁有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餐饮业的相关规定,使餐饮经营者在其经营场所或者菜单上明示所售食品、饮料使用的原料、产地、数量、制作工艺等,如非现场制作,必须加以说明,以便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等,也为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