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产量第一,并不是吃肉太多,中国肉类消费的最大特点是吃肉少,吃肉少的根本原因是收入低,但不可能老少总低,收入增加吃肉就多。"潘耀国说。
但是在目前消费的生鲜肉中,冷鲜肉只占到10%。业内人士均表示不够,冷鲜肉应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冷鲜肉,即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
"这样处理,一是保鲜,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使得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河南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说,"二是不会发生二次污染,因为冷链运输是密闭的,而不是露天运输。"
但是市场上能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多。"双汇、春都、众品、雨润等大的企业的屠宰条件和冷藏条件都是还可以的。" 刘承信说。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也指出,我国肉类企业的冷加工及库存设施一半以上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设备设施老化、能耗高的问题日益严重,不适应生产运行、储备调节和节能环保的要求,使得市场上热鲜肉多,冷鲜肉少。
此外,刘承信表示,因为全国小的屠宰场还是比较多,设备差,屠宰环节也少,费用就比较低。但消费者认识上有差距,不了解情况,而且消费能力也有限,就会买便宜的肉,而不买比较贵的冷鲜肉。
但是,要发展冷鲜肉,需要企业前期非常高的投资,"要建厂、建冷库、冷链运输、冷柜销售等,投入特别大,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虽然发展冷鲜肉存在一定的困难,业内人士均表示看好冷鲜肉的发展前景。
刘承信认为,冷鲜肉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欧美国家都要求这么做,需要标准化生产。西方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高,达不到标准就不让生产。
在肉业峰会上发布的《"十二五"期中国肉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提纲)》提出,要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优化肉制品结构。2015年,达到县城以上热鲜肉销售比例降至50%以下,冷鲜肉占比提升到30%的目标。
河南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也预计,在5年后中国的冷鲜肉的覆盖率会达到30%,争取到50%,"双汇在全国冷鲜肉的市场,覆盖率要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