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讯 超市每天卖不掉的果蔬和熟食都到哪里去了?果蔬包装上打印的“包装日期”是不是“生产日期”?3·15前夕,记者在张店某大型超市打烊前进行了暗访调查,揭开了商品“改头换面术”的面貌。过期水果更换包装
3月14日21:00许,记者来到位于张店区华光路中段的大润发超市,在自选水果专柜前,营业员身旁有一辆购物车,车里面装着用可降解包装盒包装起来的一件件水果盒。营业员正一件件地撕开包装,再重新包装起来,摆放在柜台上。
记者从购物车里随手拿起一件水果盒,发现上面打印的“包装日期”是2010年3月14日,“保质日期”也是2010年3月14日,从打印的标签看,这些水果的保质期为一天。
“这些水果的保质期为一天,怎么又重新包装呢?”记者问。
“保质期是3月14日的,‘除青了’明天还得卖,这么好的东西哪能就扔了。”营业员说,除青就是把没有卖掉的水果挑拣一下,挑出好的来打上新的标签。
挤坏的果蔬照样卖
一个柜台上摆放着几件草莓包装盒,上面打印着包装日期、保质期和价格。记者看到,这些草莓已经开始腐烂,有的包装盒里,草莓已经烂掉了一半。“那些烂的怎么也卖呢?”记者问。“那不是烂的,是挤的,挤了就打包晾着,又不是坏了。肯定能吃,要是吃了拉肚子可以来找。”营业员说,挤坏了的可以打折处理,吃一半丢一半也合算。
熟食来源一概不知
在熟肉制品专柜,同样摆放着一件件熟食包装盒,营业员在一件件地拆开包装,把猪肝、熟肉倒进一个大盆里面。“这些卖不掉的熟食怎么处理?明天还会重新包装吗?”记者问。“明天早晨要包新的,这些没卖掉的就不包了,老板会处理。”营业员说,自己的职责就是把商品卖出去,这些熟食是从哪里来的,卖不掉的怎么处理一概不知。
在干货、腌制品专柜,营业员正使用小铲将干货装进一个个塑料包装袋,记者注意到,塑料包装袋的标签上打印着“包装日期”、“保质期”等,却没有商品产地、生产日期,这些商品的保质期都是从包装的日子开始计算。
记者还发现,由于晚上打烊前顾客稀少,许多营业员在工作时根本不戴口罩,而是直接面对着商品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