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提醒,警惕食品的外包装成为食品安全潜在的危险因素。我国需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在保护食品本身安全的同时,对食品包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
蔡建国委员表示,食品外包装非但没有保护反而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绝非危言耸听。从有关方面获悉,在我国大部分食品包装用材料中含苯,苯具有溶解能力强、挥发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主要被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用的粘合剂,以及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剂;而苯在世界上被公认为是具有较强致癌可能的物质之一。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由于食品软包装多为复合材料制成,不同包装材料在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胶水,而胶水一般为高分子产物,其中部分含有比较多的芳香族和脂肪族等可能对健康人体产生某种程度干扰。一些包装食品允许人们把食品连带外包装一同进行版权华夏酒报高温蒸煮加热然后再食用,却没有想到某些有害物质会在加热过程中游离出来渗进食品。此外,食品包装印刷中上色所用的各种油墨中,也多少含有诸如铅、铬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重金属。
蔡建国委员指出,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但是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却依然缺失。现在对食品本体已经有明确的检测要求,对食品的外包装却迄今尚没有列入检测的行列,使一些不法生产和包装企业有机可乘。
蔡建国委员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会同专家尽早制定规范食品外包装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使食品安全管理不留下盲点。此外,组织专家对目前被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食品包装印刷专用油墨和胶水等进行梳理,列出允许使用的产品目录清单,实施生产和使用的许可认证管理,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使用通过认证的无毒无害包装材料,并在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后展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