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技术前沿 > 加工与包装 >

问题多监管难 食品包装“隐忧产品”现状令人心惊

时间:2010-02-04 13:04来源:法制日报 浏览次数:
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用带颜色的塑料袋装食物。它之所以带颜色,就是为了掩盖杂质。 谁能告诉我这个奶包能不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 1月28日下午,董金狮把新闻发布会开成了现场会。一次性餐盒、塑料购物袋、纸杯、奶瓶在会场靠墙的一溜展台前,他放下一个又拿起一个,逐一讲解
电子杂志          “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用带颜色的塑料袋装食物。它之所以带颜色,就是为了掩盖杂质。”

  “谁能告诉我这个奶包能不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

  ……

  1月28日下午,董金狮把新闻发布会开成了现场会。一次性餐盒、塑料购物袋、纸杯、奶瓶……在会场靠墙的一溜展台前,他放下一个又拿起一个,逐一讲解。劣质餐盒在他手中一撕就烂,然后是蓝色的塑料袋、消费者根本看不出夹层的奶包、纸杯等等。

  董金狮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上镜”率颇高的环保专家,多年来致力于食品包装的安全和环保。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刚刚公布了在2009年食品包装行业十大评选中的一个重要评选内容,即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它们是: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食品用塑料袋、置物盘、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纸杯、太空杯与婴儿奶瓶、PVC保鲜膜、PVC热收缩膜、奶制品包装袋、过度包装商品。

  “隐忧产品”何以忧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隐忧”是看不见的担心。用董金狮的话说,食品包装是隐形添加剂。实际上好多疾病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食品包装问题。他以去年10月上海某美容护肤中心10余名员工因餐盒在微波炉里加热后造成苯乙烯气体急性中毒事件为例说:“像这样的恶性事件很难碰到,但慢性中毒天天都在发生。”

  拿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来说,虽然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06年9月8日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980余家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但市场上仍有部分无证企业的产品大量流通。有些企业只取得了一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却在多种产品上印制许可信息,欺骗消费者;有些企业获证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甚至添加了来源不明的废塑料,将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的产品推向市场。

  “如果长期使用这类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渗入食物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可能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董金狮警告说。

  “隐忧”还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据介绍,这类餐具由于火灾隐患大、遇热易中毒、回收利用难、腐烂降解难和填埋焚烧难,被列为产业政策淘汰产品。但一些地方仍有企业在继续生产和销售。有的产品中加入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掩盖杂质;有的加入有毒色母料把产品染成黄色,还堂而皇之地标上“可降解”字样蒙骗消费者;有的企业甚至大量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废塑料生产。

  最忧是包装材料及添加剂

  在营口永生降解塑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罡看来,“十大隐忧产品”中,食品包装材料及添加剂问题最大,最令人担忧。而且它的质量安全,还决定了食品用塑料袋的质量安全。

  王罡告诉记者,塑料袋安全问题,最应注意的是两个指标。一是残渣指数超标,二是铅超标。用二手回收料制成的塑料袋,99%残渣超标。而重金属超标,则是由助剂和填充物引起。

  “重金属超标,是此行业潜在的危机。”

  据董金狮介绍,2009年6月1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要求“没有列入标准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但标准中对于限量值的测定方法及检测机构均没有明确说明。同时,实际生产中,没有列入该标准但经常用到的物质也不少。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范食品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2009年11月6日,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7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在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133个国家标准和126个行业标准)范围的产品,均需向卫生部门进行审批。但该通知中并未明确审批的具体申报程序。

  “QS”标志也有假冒

  如今消费者购买散装食品时,看到盛食品的塑料袋上有“食品用”字样和“QS”标志,便比较放心。

  2006年9月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告》以来,生产食品用塑料袋的企业,必须在申办QS生产许可证后才可以生产,并且应在食品袋上注明“食品用”字样。然而,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调查,仍有部分企业不能遵守这一政策,生产、销售无证食品用塑料袋。甚至有某些企业使用废塑料等违规原、辅材料,采用加入色母料进行染色的办法,生产食品用塑料袋。

  也有正规企业反映,市场上还有伪造或冒用他人QS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欺骗消费者,对食品用塑料袋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记者被告知,由于宣传力度不足,许多消费者都不了解应如何区分非食品用与食品用塑料袋,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盛装食品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这类产品的另一隐忧,还关系到环境保护。由于仍有部分企业生产的食品用塑料袋厚度不足0.015毫米,废弃后很难回收利用。

  王罡对记者表示,食品包装涉及到的降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是长远目标,眼下最急迫的还是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的问题。在他看来,现在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去监管,市场用量太大。而强制性处罚实际上在逐渐减少。他认为行业整合很重要。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向规模发展,或许比外部强制性监管更重要。

  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仅就塑料袋的生产,全国90%的企业都是小企业。一家三口一台机器就做起来的小作坊数不胜数。“没法管,唯一能管的是电业局。如果他不偷电,电业局也不管。”一位业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