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和化工原料是截然不同的,历次的问题都出在色素、防腐剂和漂白剂上,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这三种。而这三种原料都是化工原料,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个人认为,在一连串令人闻之色变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被“冤枉”了。如亚硝酸钠就是个例子。它是添加剂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人服用3克就可能致死。我们现在用在火腿肠里的量,是每公斤30毫克,而用自然方法制作的东北酸菜里,每公斤就含200毫克。添加剂是否有毒有害,跟它的配比度和用量有关系,只要按照《标准》来放,不会对食品造成什么影响,更不会成为有毒食品。不过,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主要出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比如着色剂、防腐剂等上。正是由于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甚至是滥用,到了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还发现有的甚至可以使动物致畸、致癌。如现在有没有肉的火腿肠,想想,肉都这么贵了,火腿肠为什么还能这么便宜?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加肉,全给你大豆蛋白和香精。在食品里面,“便宜没好货”是肯定的,当然,如果是在大超市买的食品,即使不是好货,也顶多是没有营养,但是不会有问题。要是到小批发市场买,就说不清楚了。再如,做血豆腐不够嫩,允许范围内加点胶质和硫酸盐。但有不法商贩加了福尔马林,这是犯法的。其实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轻信,什么补钙、补铁、低盐……你真想补充营养,还是得吃原生态的肉、蛋、奶,千万不要指望工业产品补充营养。这些工业化加工的食品,是解决人的嗜好的,也就是说,帮你换换口味,让你吃着心情舒畅。
我们的生活,哪里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每个人每天都得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这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一块新鲜出炉的面包,有面包改良剂、抗氧化剂色素等;一杯色泽鲜亮的果汁,基本配料是30%的果汁,剩下的都是水和香精、色素什么的,勾兑出来甜香爽口,颜色又好看,比苦苦的纯果汁更讨人喜欢。一锅猪肉馅的速冻饺子,或者一根火腿肠。饺子里的猪肉很可能是你的一种错觉。用大豆蛋白加上猪肉香粉等若干添加剂,很容易就做成“猪肉馅”,成本比放猪肉低很多。而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的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这几乎是火腿肠行业的“潜规则”。不要方便食品,自己动手做菜,不过,你总要放鸡精吧?鸡精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不一定跟鸡有关系。日本人最先发明了增鲜的呈味核苷酸二钠,鸡精的基本配方是40%的盐、35%味精、8%白糖、5%鸡的提取物,1.1%的呈味核苷酸二钠,剩余的都是淀粉。盐、味精和白糖都是很便宜的东西,鸡的提取物就是蛋白,甚至可以是大豆蛋白。个人认为,企业可以只在火腿里放30%的肉,甚至可以一点肉都不放,但是,得让消费者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至于买不买,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再如,糖果、饮料、果冻、八宝粥、蜜饯、水果罐头、酱腌菜中,糖果添加添加剂较少(主要是香精、色素、酸味剂、乳化剂等),且必需是高温加工方能成型,在标准内添加,几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历来也极少说道糖果安全事件;而后面几种食品极易大量过量使用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因为这些产品门槛较低,中小企业商家在追求低成本高利益的思想驱动下又缺乏专业知识,有些老板自己卷着裤脚在操作,水不处理、不杀菌、不加热、不称重(用瓢子类容器“大概”),可见隐患多多。
总之,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添加剂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这就涉及到政府监管、法制约束力及行业本身的各类标准更新速度与国内国际实际发展的衔接,管控体系规范运作等。如现在的QS审查,是否真的落到实处?检验设备设施只是摆设?科技论文也只是表面,只停留实验室?是否对实用性与安全性做大量的终端验证?再谈到体系认证,咨询市场泛滥,谁来监控走形式,花钱买认证,提高体系含金量?再有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和道德约束力?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技的源泉,但它需要在合理有序地使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