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餐桌上肉类的“主角”——猪肉,其销量在我市一直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每天平均大约消耗1800头生猪,年消耗生猪可达60多万头。而与如此巨大的市场相对应的是,我市猪肉零售摊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条件简陋的有之,条件优越的有之。但作为入口之物,猪肉从屠宰场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直至市民餐桌,“冷藏链条”的存在与否却少人问津。记者调查发现,从市场到餐桌,猪肉“冷藏链条”的缺失处处存在,尤其是批发市场、零售摊点这两环节的“冷藏链条”缺失更是触目惊心。
市民猪肉不能不吃,只希望更安全
王女士居住在我市一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平房区里。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骑三轮车的男子准时到小巷来卖猪肉,猪肉就随意放在三轮车上的一块木板上,基本上没遮没盖,沾上尘土还是小意思,苍蝇和所有喜欢荤腥的昆虫整天都在上面大开“盛宴”。冬天的时候,王女士觉得图方便跟这个小贩买上一两斤肉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家用热水洗洗,但是到了夏天,王女士就不敢买了,尤其是下午怎么看都觉得那些肉让人放心不下,只好跑点远路去超市买。
王女士说,猪肉是她家餐桌上的主角,不吃不可能,她只希望家门口猪肉摊点销售的猪肉能让她放心,最好是越来越卫生。
零售商摊点可以冷藏,运输途中没办法
为了了解猪肉“冷藏链条”的缺失细节,记者采访了一位零售小贩。他表示,虽然条件有限,但猪肉运回他的摊点之后,他也准备了几台冰柜专门储存猪肉,至少温度这一关他觉得能交代消费者。他认为,“冷藏链条”缺失最严重的是从批发市场到零售摊点这一过程,没有冷藏车,再热的天气他也是开着面包车去拉肉,这种方式很难保证猪肉的品质。他向记者透露,和他同去猪肉批发点的还有条件更简陋的,一般也就骑辆摩托车就去拉肉,一路尘土飞扬地拉回去,肉的品质简直难以想象。
这位小贩表示,他也想冷藏运输,可他觉得买冷藏车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批发点有没有条件都要开店做生意
批发市场是猪肉进入我市之后的集散地,几乎所有的猪肉都是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的,那么这里的“冷藏链条”情况怎么样呢?在我市某大型综合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一家家的批发点和大街小巷的零售摊点相差无几,不仅没有基本的猪肉悬吊设施,而且到处脏乱不堪,虽然有几台冰柜做冷藏用,但生活用具随意堆放在冰柜上,猪肉的卫生情况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冷藏链条”了。这里的批发户理直气壮地表示,有冰柜就不错了,很多年都是这样,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那么我市到底有没有符合标准的猪肉批发市场呢?答案是:有。记者在某个批发市场看到,投资600多万元、面积8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市场里,铺设了绿色胶质地面,干净卫生,交易用的轨道链条可以悬挂起交易的猪肉,场内可容纳批发商300多个,其中市场内的冷藏间日存生猪可达2000多头。据市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内每天批发生猪400至500头,市场有3台冷藏车可以为超市、集贸市场等送货上门,保障猪肉“冷藏链条”的完整。
主管部门“冷藏链条”完整,猪肉品质才有保证
我市猪肉大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外埠定点屠宰加工的冷鲜肉,由冷藏车直接运至我市批发市场,市场份额大约为7成;另一种是本地定点屠宰场生产加工的生鲜肉,市场份额为3成。上述两种肉品的年市场销售总额达10亿元左右,而批发与零售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大约为2亿元左右。
市畜禽屠宰管理所负责人对记者说,由于猪肉市场“蛋糕”巨大,因此这一行业吸引了众多的从业者,但其中鱼龙混杂,很多经营场所不同程度存在卫生不达标、切割销售条件恶劣等现象。他表示,要完善猪肉的“冷藏链条”仅仅解决露天销售和流动摊贩是不够的,还要求建立从批发到配送到零售的完善的监管体系。而最重要的是以食品安全为第一,明确流通环节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而目前我市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因此亟需一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市民餐桌上的猪肉安全打造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