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法规标准 >

“禁鲜令”预警解除 新《乳标》存缺憾

时间:2009-10-23 09:27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
乳品安全标准》(下称新《乳标》)正在渐行渐近。伴随新《乳标》要求巴氏消毒乳标识上标鲜,不仅与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彻底区别开来;同时,拉了大半年的禁鲜令警报也得以解除。 换句话说,一度握有乳业标准优先话语权的常温奶阵营,反倒被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
电子杂志     

    乳品安全标准》(下称“新《乳标》”)正在渐行渐近。伴随新《乳标》要求“巴氏消毒乳”标识上标“鲜”,不仅与“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彻底区别开来;同时,拉了大半年的“禁鲜令”警报也得以解除。
    换句话说,一度握有乳业标准优先话语权的“常温奶阵营”,反倒被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打了个翻身仗。

    昨日,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向CBN记者分析,两大阵营就是否标“鲜”激辩多年,根源还在于制定乳品标准过于集中在检验方法上,将“无法检验”的“禁令性条款”砍掉,丧失了术语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弥补盲区的功效。

    广州奶协会长王丁棉进一步指称,正因为绕开了“禁令性”术语标准,常温奶阵营才能将常温奶、复原乳、奶粉等非生鲜奶物质,打上“和巴氏消毒生鲜奶一样都是好牛奶”的印记抢夺市场。

    一波三折的保“鲜”战

    常温奶包括“以生鲜牛奶为原料”的超高温灭菌乳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其特长在于保质期长、价格较低,代表企业为伊利和蒙牛;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低温杀菌处理”的巴氏奶,则以“鲜”取胜,典型企业为光明乳业和三元等。目前,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市场比例为7:3,而在数年之前,这一比例却是3:7。

    今年6月,本报独家披露“蒙牛、伊利等乳企巨头正开始主导制定乳品安全标准,试图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内幕,激起了巴氏奶阵营的强烈抗议。

    一个月后,“巴氏奶阵营”成员联合上书,直击对手“要害”——如果复原乳标志取消,或不在巴氏消毒奶上标“鲜”,消费者将无法区别乳品原料是鲜奶还是由奶粉勾兑而成。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均收到这份联合建议书。不久后的8月5日,包括曾寿瀛、刘振邦以及顾佳升在内的新《乳标》制定小组成员被临时召集到卫生部开会,包括卫生部、发改委、农业部等在内的十多个部委领导、专家共计70多人次参会。

    更令曾寿瀛感到意外的是会议议题。昨日,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曾寿瀛教授这样回忆:“巴氏奶阵营的联合建议书和西部乳协的会议纪要被制作成幻灯片,在会上逐一讨论。”

    8月19日,卫生部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第一次站到了巴氏奶阵营这边。

    昨日,CBN记者对照刚刚出炉的新《乳标》与本报6月份拿到的标准初稿,发现巴氏奶阵营主张的“产品名称分类可用到标准正式文本中”、“调制乳应单独制定相关办法”以及“必须在标识上区分巴氏消毒乳、灭菌乳以及复原乳”等建议被采纳。

    昨日,曾寿瀛、王丁棉不约而同地告诉CBN记者,“禁鲜令”预警可以视作“基本解除”。王丁棉解读新《乳标》指出,新《乳标》虽然仍把复原乳纳入到灭菌乳范畴,但它从标识上将以鲜奶作原料的灭菌乳,与乳粉勾兑成复原乳为原料的灭菌乳(即常温奶)加以区分,至少保全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巴氏奶阵营的核心竞争力也得以凸显。

    一旦区别标注,很可能摊薄常温奶的市场份额,给巴氏奶阵营提供发展良机。

 缺少禁令性条款

    从2008年12月起,卫生部牵头,会同十部门开始对乳品安全标准展开重新制定修订。经过系统梳理,目前中国各种乳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共160余项(含已发布和正在制订过程中)。通过分析标准存在的问题,开展与国际标准的对比研究,并结合中国生产和消费的国情,提出了新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框架和目录。清理后的标准共三大类75项,分为产品标准17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56项。

    尽管新《乳标》更科学,但仍存在术语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不接轨的问题。正是这种结构性缺陷,致使国家标准总是只能勉强应对“发生一个问题补救一个问题”,而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以至于丧失了食品安全控制的主动权。

    对乳品标准体系颇有研究的顾佳升向CBN发表上述观点。顾佳升举例说,以“乳”为例,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的定义是“不准任何添加或提取,经一次或多次挤自哺乳动物正常乳腺的分泌物”。对比之下,我国定义缺少了“不准任何添加或提取”的禁令性条款。之所以砍掉“不准任何添加或提取”,据称是缘于无法“检验”。

    “或许这也是我国前一时期大量出现违规违法‘掺水掺假’,甚至掺入‘三聚氰胺’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顾佳升一针见血地指出。

    国际通用标准中对上述基本术语的定义标准界定得相当严格,各类“乳”不仅定义明确,而且各自的用途和适用的加工工艺也十分明晰,因而所得的终端成品不会在市场里发生混淆。

    鉴于此,顾佳升建议,新《乳标》正式出台时,应在国家基础标准层面上恢复砍掉的“禁令性条款”,“改变当前社会单纯依赖‘检验把关’监管食品安全的思维定势显得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