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食品冷链物流水平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市场混乱,业内急切呼吁尽快摆脱这种局面。即使冷冻冷藏食品在产地和消费地保持低温状态,但如果没有规范冷链运输,则很难保障质量安全。从今年诸多相关专业会议上,记者无不感受到食品业界专家、企业的担忧。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往往只重视源头和终端,主抓上游生产和下游销售,而中间物流环节则是一片空白,既没有标准和要求,更没有抽查检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食协物流专委会)秘书长张签名在首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上尖锐指出,我国食品冷链标准缺失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大量损耗导致食品行业效率低下。
冷冻冷藏食品常遭反复解冻再冷冻
据上海冷藏库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冷链运输中铁路只占2%,公路仅为10%—20%,约有冷链车4万辆。我国很多冷藏库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造,大多只具有储藏功能,不具备物流配送功能。据上海一家知名超市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披露,供应商的送货车辆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也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自然解冻,到了卖场再冷冻,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如鸡翅就经常发生类似情况。有些食品虽然销售不错,但也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近年推出的某品牌“半成品”菜肴,在大卖场销售不错。但这一产品以冷冻方式配送到卖场,在卖场销售现场解冻以后再销售,如果卖不完再继续冷冻,第二天再解冻销售。这样的经销方式很难保证食品安全。
冷冻冷藏食品仅五分之一符合温控标准
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冷冻冷藏食品运输环节车辆温控状态差,商品不合格现象很严重。上海连锁经营协会和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共同对上海超市食品安全状况专题调查发现,有些生鲜根本不用冷藏车。从某外资超市公司对供应商送货车辆与食品的温度记录中发现,该超市上海地区2007年5—6月份供应商送达店铺的冷冻冷藏食品温度,在11家供应商中只有两家合格率为100%,合格率不到20%,其他9家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的温度检测合格率均低于100%,最低的合格率只有12%。冷冻食品标准温度应为零下18℃,但该食品实际上最低只有零下13.7℃,最高达到5.8℃。内资超市经营者证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如此,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送往门店的商品也存在同样问题。车辆设备老化陈旧与多次卸货是两个主要原因。车辆老化,温度达不到食品要求;冷藏冷冻商品混装,多次卸货,导致车辆温度无法达到冷藏冷冻要求。
食品冷链标准制定是修复第一步
据中食协物流专委员会反映,这些问题归结为我国目前没有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可供参考。张签名表示,中国食品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而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制定和推行统一标准是加快我国食品物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范贤华认为,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是必须的。而对于如何推出这样的标准,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范贤华表示,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从实际操作来说可以参照美国农业部相关标准,在我国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调整。
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同时表示,冷链行业标准制定不能分割开来看。作为食品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是将食品安全送到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多头管理会让冷链企业无所适从。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应该走出企业看企业。他表示,物流企业涉及的管理层面很多,作为行业内的标准不可能顾及所有的企业胃口,因此,标准的制定应该 “凌驾”于企业之上,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日常管理的规则,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对企业有约束作用,这样才能够使行业标准做到 “站得高,看得远”。
中食协物流专委会表示,目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在逐步推出,比如中食协物流专委会即将推出的《易腐食品冷链车辆运输要求》,就是应企业的呼吁和市场的要求制订的。
国内首个食品冷链标准上海出台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DB31/T388-2007)10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启用的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
据上海冷藏库协会秘书长刘龙昌介绍,上海市食品冷链物流标准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从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推荐温度,涵盖肉类、冰激凌、蔬菜等大类,或者明确具体产品的温度。管理上则主要做到界定冷链物流范围,目前主要把范围定在供货商(工厂)、仓库、冷链车辆、配送中心到销售门店(比如超市)之间的低温对接上。该标准参照了发达国家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冷藏链运行实际情况,不仅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温度控制指标,还增加了质量卫生管理要求,使标准的可操作性更强。例如标准规定,液体奶类(饮料)“装车前将厢体内温度预冷到15℃,方可装货;运输途中产品温度不高于10℃”。“提货单位委托冷链配送企业承运时,在承运配送合同中,必须明确商品的温度要求”。“冷冻、冷藏食品出库或达到接受方时,冷冻产品应在15分钟以内,冷藏产品在30分钟以内装卸完毕,严禁将货物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防止货物温度回升融化”等。
据透露,《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实施后,上海市计划率先在肉类、水产品、豆制品和第三方低温物流开展冷链建设试点,用3年时间将全市这三大类食用农产品的冷链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主要加工行业90%完成冷链加工、批发市场 90%达到不中断、物流配送90%形成完整链接。
业内担忧有标准不执行或执行不力
冷链相关标准制定后企业不执行或执行不力是如今行业标准颁布后所面临的最大尴尬,这成为食品冷链行业另一层忧虑。上海大学供应链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表示,考虑我国物流行业标准推出后如何能够在普通企业中推广开来,这是行业标准制定前需要仔细考量的细节。在实际操作中,最尴尬的问题莫过于有标准而得不到承认和推广。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深刻揭示出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滞后的现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