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产品质量日益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今天,安全的保鲜物流体系建设也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平均每1400人拥有1辆冷藏和冷冻运货车,平均不到10人拥有1平方米冷藏仓库,这就是德国目前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现状之一。而先进的食品保鲜和包装技术、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市场化的运作,则从管理的层面保障了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安全、高效地运转。
蔬菜保鲜2到5天
先进的食品保鲜和包装技术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前提。随着食品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德国不断加大对食品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采取各种食品保鲜技术措施。在德国,无论是肉类、鱼类还是蔬菜、瓜果,从产地或加工厂到销售网点,只要进入流通领域,这些食品始终处在一个符合产品保质要求的冷藏链的通道中运行。在冷藏保鲜库中,全部采用风冷式,风机在电脑的控制下调节库温,一般的蔬菜在这种冷藏中能存放2天到5天。
另外,德国食品保鲜包装种类繁多、科学合理。即便是生鲜瓜果蔬菜,也会分级包装,贴上标签。只要是块茎类不易压坏的均用小网袋袋装。对易损产品,如瓜果和禽蛋要用专门纸箱包装;肉类分别有冷冻、真空和含气等包装形式。德国的肉类包装中含气保鲜包装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含气保鲜包装与真空保鲜包装相比,在色泽、渗出液等方面,明显优于真空包装。在批发市场,无论是蔬菜还是鲜鱼、肉类均在良好的冷藏环境中存放,蔬菜经产地清理加工后,成箱地存放在有冰块的塑料保温箱中。
政府担当铁面裁判
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保障。在德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是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具体执行机构是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联邦风险评估所。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检验方面,德国政府通过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等措施担当农产品市场的“铁面裁判”。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负责对各联邦州开展食品安全监测,并协助各联邦州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建立统一的工作体系。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代表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成为事故处理中心。其次,遍布德国全国的农业合作社、食品工业协会、零售商协会等,更是农产品流通中的“监督员”。
除了上述人为的安全措施,政府有关机构还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工具制定了例行检查制度,对冷藏链中的各种设备作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容器和托盘的卫生标准等。
标准覆盖各环节
在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上,同样需要技术标准等众多有效的保障措施。
以动物食品为例,德国《食品卫生规定》规定,食品在转运过程中无论处于那个环节,都必须处在卫生标准规定的冷藏链中,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德国安全标准》是一部针对性很强的、颇具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标准。如对易腐的肉类制品、鲜肉和香肠在运输中的法定冷藏标准和测试条件,保鲜产品的交接、运输各阶段的温控要求、各种运输工具标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按照这些技术标准,作为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主力军,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负责为欧盟范围内的食品公司提供冷冻食品和各类保鲜商品,此外还涉及低温贮存、保鲜分发和物流配送等业务。该协会同时还是一个由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加盟组成的经济协会,其成员包括保鲜物流服务公司、制冷工业厂商和与之有关的商业公司和供应商。在德国,有超过80%的该领域的企业是该协会的会员。除了提供一般性的服务,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还代表会员与政府机构在国家和欧盟层面上交锋,积极为会员争取利益。另一项服务是为会员提供能源服务,作为一个共同体,该协会可以批量购买电力,在德国的莱比锡电力市场直接参与交易,为其会员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电力价格,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
基础设施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德国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较早,电脑普及率极高,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
德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十分发达,各种形式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如德国有优质的高速公路,拥有全世界第四长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1.1万公里,交通公路网全长22.7万公里。同时铁路交通也以高速准时闻名于世,德国联邦铁路和国家铁路总长约4.3万公里。
除此之外,作为物流体系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已经与现代工商业实现了高度融合,并依托本国运输、存储、包装等行业的优质服务,实现了与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的紧密合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