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食品安全需要一条长长的、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在我国现行的分段监管体制下,段与段之间,环与环之间,不仅要扣紧,更要扣准。只有不留任何监管的“真空”,才能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食品安全法》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结合新的法律法规,沈阳市质监局针对“无缝对接”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报讯 (继 昌 记者杨荣坚)日前,沈阳市质监局于洪分局金仁哲一行3人,带着特殊的使命来到了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农贸市场工商所,找到了孙颖所长,向她递交了食品安全《工作对接函》。孙所长阅后,略加沉思,便郑重地在“签收人”一栏上签了字。随着工商所长的签字,沈阳市第一张食品监管工作对接函生效,标志该市食品安全监管开始进入各环节“无缝”对接管理阶段。
在这份《工作对接函》上,记者看到以下内容:质监局于洪分局执法人员昨日查获的一起使用双氧水、甲醛、工业碱加工的牛板筋等产品案件。据加工点业主交代,该产品销售地点为“北行”农贸市场。
在向工商部门发出《工作对接函》的同时,质监于洪分局还向区政府和食安委进行了书面报告。这就是沈阳市质监系统在于洪区试点实施的食品监管“一函一报告”制度。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城乡接合部,食品企业,特别是小作坊加工点数量很多,也是食品“黑窝点”容易寄生的地方。沈阳市质监局把该区列为重点防控区域开展试点,体现了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工作对接函》涉及不法加工企业所生产违法食品的违规原料的来源、流入市场产品的去向等监管信息,为上下游监管环节的衔接提供了保证。于洪分局的“一函一报告”已经成为于洪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督促工商、食药、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乡镇街联合执法的重要方向标。
据悉,于洪区工商所在接到《工作对接函》后立即行动,对“北行”农贸市场的相关产品进行检查,很快就清理了违规生产的牛板筋等产品。
目前,沈阳市质监局在于洪分局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食品监管“一函一报告”制度。市局各分局、直属局,在查处有关食品违法案件过程中,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而是向“问题原料”来源和“问题产品”流向两头扩展,并就具体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该局局长隋莉说,《食品安全法》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大监管意识。质监部门在全面加强对生产加工行为监管的同时,也有责任做好与分段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实现食品监管链条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