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标准缺失、监管缺位等突出问题。尤其是标准的缺失,越来越成为冷链物流的短板,使得冷链物流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为此,2008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备了国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组织——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冷标委),统一进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工作。
为了摸清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2008年9月至11月底,冷标委联合我国冷链物流服务、食品、医药、商业流通、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组织了针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暨冷链物流监管与信息服务需求情况的大型调查活动,为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发展规划、确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及明确国家当前急需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项目提供依据。
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1.行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寻找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从调查结果看,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认为“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还没有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有效规模小”和“冷链物流对比一般社会物流成本太高,而全社会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给予合理的价格、作业待遇”的比例分别为48.44%和 40.63%。排列前三位的选项涉及社会意识及冷链标准的问题,说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在社会各级的意识以及冷链标准不完善两大方面。统计结果见图1。
总体来看,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同冷标委与企业交流的结果大体一致。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虽然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产业基础雄厚,但冷链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1)普通消费者乃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冷链物流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对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目前主要是从减少浪费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消费知情权、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意义认知较浅;对于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尚没有过多的考虑。
从近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动向看,甚至有排除部门横向合作的考虑,这种倾向是相当危险的。
(2)冷链物流产业链终端企业极度缺乏冷链物流的意识。
例如,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单位了解冷链物流概念的比例非常低。在我国曾发生过的医药群体性事故中,医药生产企业、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往往被迫分担了在物流环节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是医药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所造成事故的无辜受害者,但由于无法追踪冷链物流系统,造成相关责任无法分清。
从食品或初级农产品产业链来看,蔬菜、水果等腐烂比例太高,增加了超市的经营成本。但如果进入相对较好的冷链系统,商品的保质期可增加一倍以上,等于延长了商品在超市的可销售时间。如果果蔬类易腐食品的保质期从一天延长到三天,超市的损失就可以减少30%~50%。
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历史看,产业链终端作为冷链物流的受益者,应当是冷链物流积极的推动者。但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已起步,但未来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在涉及我国冷链物流经常断链的原因判定问题上,被调查者有57.81%认为断链原因是“冷链物流硬件水平问题,包括:冷链系统设计处于空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车辆和物流节点之间没有衔接等”。50%认为是“人为因素: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经常采用中途停机甚至采用非冷藏车运输冷藏货物”。42.19%认为是社会认知问题。统计结果见图2。
从实际走访的结果看,硬件建设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行业规范的必要性十分迫切。
2.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只有约60%的被调查者对所在城市采取的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调查者对宏观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不是非常了解,或当地政府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调查显示,56.41%的被调查者建议将冷链物流发展“列入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立项”,41.03%的被调查者选择“和节能项目结合,进行资金扶持”。统计结果见图3。
对于组织冷链物流培训及赴国外进行交流的选项,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意义,但应先从了解国内情况开始”。统计结果见图4。
问卷中“所在城市最近3~5年内重要冷链物流规划项目”为填空题,回收的问卷中没有人进行解答,说明目前多数城市还没有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
3.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
调查中,希望通过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来解决行业问题的意见比较集中。79.69%的被调查者希望解决“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通过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表明被调查者普遍对现存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不满意,希望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准入资格。在标准的强制执行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被淘汰,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现有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市场上规范的企业将得到公平地评价。统计结果见图5。
从行业当前最急需制订的冷链标准来看,53.1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35.94%认为是“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本选项的结果与上一个问题的结果非常吻合,表明被调查者希望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规范现有行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统计结果见图6。
此外,78.13%的被调查者赞成国家鼓励、建设冷链物流实验/示范基地的意见。而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支持。
4.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始终是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来解决哪些行业问题”的调查中,“空载配货问题”占42.19%,“物流服务企业内部优化调度和对于车、货、司机的管理问题”占37.5%,“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问题”占37.5%。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空载、企业内部优化)、诚信问题。
其他选项涉及到“网络建设”、“供应链建设”、“共同配送”、“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问题,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的关心程度不够。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7。
对于“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应包含的内容”的调查,排在前三位的是温度(67.17%)、时间(51.56%)和湿度(42.19%)。调研结果显示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客体对这三个方面的敏感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冷链物流服务的特点。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8。
针对“冷链物流服务信息向谁提供”的问题,选择结果为终端企业用户(56.25%)、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51.56%)、货主(39.06%)、工商及产品质检相关监管单位(20.31%)。统计结果见图9。
5.冷链物流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监管标准,无法执行”占56.25%,“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政府部门是分段管理;产品从出厂到市场的终端环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占48.44%。统计结果见图10。
对于冷链物流监管工作的重点问题,73.44%的被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是“尽快出台和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由此可以看出,监管的执行需要标准来支撑,也需要冷链物流信息化来增强服务过程的透明度。统计结果见图11。
目前,冷链物流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相对分散。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责任单位是“质量检验检疫部门”。同时也说明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多,存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统计结果见图12。
进入2008年,我国出现了“冷链物流热”的现象。为做好行业工作,冷标委希望能在2009年举办我国第一次专业的冷链物流学术年会。从反馈意见来看,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
(1)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医药、加工食品、果蔬花卉、水产品、生鲜肉类、乳制品、化工危险品)的冷链标准;
(2)温度控制与监管;
(3)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虽然得到的终端企业信息有限,但统计结果仍然可以反映出一定问题。
首先,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也对宏观环境、宏观政策不太了解。今后,冷标委应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冷链物流宣传,并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加紧探讨冷链监管、冷链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
其次,冷链物流已发展到急需规范的阶段。急需制定冷链标准,以规范行业秩序,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
第三,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冷链监管存在问题,涉及到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应引起关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