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外向型产业。随着国际上天然植物药的兴起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主要原料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在我国催生了一大批提取物生产厂家,也带动了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为了使这一外向型产业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健康发展,有关专家日前指出,必须制定和完善植物提取物标准,以规范市场,同时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情况,进一步挖掘行业发展潜力。
制定行业标准 避免恶性竞争
中成药产品多以复方形式存在,而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则比较单一,有效成分多可以用单体化合物和活性部位来表达,如:黄芪、刺五加、人参、大豆、当归、枳实、灵芝、蒺藜、山楂、银杏叶、绿茶、大蒜等提取物。植物提取物处于中药产业链的中上游部分,与国际上植物药研究领域有着密切关联。由于我国在植物提取物行业有着独特的基础理论优势,植物提取物产业化发展是未来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我国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植物提取物,但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最大的不超过千万美元。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经营植物提取物的公司有200多家,以外贸公司为主,外贸公司的出口量占植物提取物总出口量的80%以上。但随着国际市场品种、价格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的植物提取物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比重正在逐步增长,并将在市场上逐渐代替专业外贸公司。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数量大幅上涨,出口金额已经从1996年的4872万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2313万美元,但在出口数量上涨的同时,出口均价却在不断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国外植物药垄断市场有关;另一方面,国内生产厂家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对畅销产品一哄而上,造成市场上的低水平恶性竞争。
2004年2月16日,商务部颁布了贯叶连翘提取物、当归提取物、枳实提取物、红车轴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5个中药提取物的行业标准,同期发布了重新修订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对促进国内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参照的数据,同时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控制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限量等安全性指标,完善并规范质量标准体系将起到推动作用。
了解国际市场 挖掘出口潜力
与中成药的出口市场不同,我国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占整个出口总额的60%以上。最近几年,美、日、韩、德、法、比、意一直是我国植物提取物的主要进口国。那么,这些国家在植物提取物方面有哪些规定,市场情况又是如何呢? 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后认同植物药的国家。美国于1994年制定了《饮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其对"饮食补充剂"的定义包括了"草药或其他植物"以及其"任何浓缩物",这毫无疑问地确定了植物提取物作为饮食补充剂的合法地位。2000年版《美国药典》收载的植物药中包括提取物(含植物油、芳香油等)20种。
美国是全世界消耗植物提取物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对标准提取物没有制定具体的法规,但许多美国大型的制药厂对标准提取物都有自己的严格质量规定,同时他们对价格也比较敏感。美国植物药原料有75%依靠从国外进口,产品为原药材或提取物,提取物以单味药为主,例如由银杏、贯叶连翘、刺五加、当归、人参等草药制成的提取物。美国《食品大全》对2000家健康食品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提取物作为使用类型的占7.4%。1992年,美国植物药的销售额是12亿美元,到2002年达到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
欧盟及其成员国:《欧洲药典》列出了提取物通则,2000年增补版中收载了3种标准化提取物:芦荟、番泻叶和颠茄叶标准化提取物,并且正在探讨对提取物进一步规范和分类,按内在质量分为量化提取物、标准提取物和纯化提取物。欧洲形成了各种药用植物的标准化提取物:紫锥菊、缬草、短棕榈和银杏叶等。
欧盟普遍以植物提取物作为草药产品原料,它是世界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约占全世界植物药销售额的45%,其中德国、法国、英国、荷兰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欧盟的植物药市场发展快于化学药品市场。 德国在立法程序上允许植物提取物作为处方药进行登记,德国注册药品中约有800种植物药产品有了批准;法国的植物药制剂是来自植物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荷兰的植物药制剂是指植物或植物某部分提取的活性物;西班牙的植物药制剂也来自植物或植物制品的提取物。可见,尽管存在理论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作为中药组成部分的植物提取物,由于其部分有效成分的已知性和可量化性,已被西方社会普遍接受。
亚洲市场:在亚洲各国,草药的应用很普及。亚洲草药提取物市场估计为7亿至8亿美元,我国2004年出口提取物为8866万美元,约占其市场份额的10%。 此外,我国植物提取物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一直处在极低的水平,以2004年为例,全年仅向该地区出口220万美元,占总值的1%。非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缺医少药,因此,中医药在非洲的潜在市场很大,需要大力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我国出口中药提取物2.23亿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4%左右,市场开发的空间还很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