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正式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该标准从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这一标准可用3个数字概括,即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该标准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一些企业或行业协会的质疑。他们认为,包装设计蕴涵着艺术,“一刀切”的数字量化会令商品包装很乏味,而且各类商品形状不同、价值不同、包装要求不同,很难用3个数字约束。
有人对新标准持不同意见很正常;但作为一部限制过度包装的“瘦身标准”,必须进行数字量化。如果没有硬性数字规定,只是原则性的笼统条文,那么如何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无法界定和处罚,标准也就失去了其核心价值。
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不得多于3层,这两条是为了限制包装体积规定的。体积过大既浪费材料,又占用运输空间和商场空间,导致相应费用和成本上升,而这部分费用和成本最终也将加到销售价格上,由消费者承担;包装成本不得超过20%,则是限制厂家使用高档材质如木质和金属材料包装商品,是为了节约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而规定的。因此,笔者认为,用数字量化、约束包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厉行节约,二是减轻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而处理这些包装垃圾又要花费大量资金。
细作分析,在这3个数字的限定内,应当完全可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和运输安全。实际上,数字规定也是国际通用做法,如法国《包装法》就对商品包装空隙率和包装成本作出严格限制,而且禁用木质品包装食品和化妆品,比中国更严格。众所周知,人们购买商品的第一需求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是讲究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最主要的两个属性。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厂商应考虑到商品生产、包装集约化,力求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包装艺术应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建立在物美价廉、节约资源基础上的。不惜浪费资源、提高成本去追求所谓的包装艺术,完全是本末倒置;而靠过度包装赚取丰厚利润的做法更是陷入了穷途末路。
数字量化考核可谓是一场节能、环保的“包装革命”,势必会给厂家、商家带来一定困难;但厂家必须适应,从包装理念、包装技术、包装工艺等方面进行改革,生产出既符合国家规定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