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法规标准 >

葡萄酒质量分级亟须规范

时间:2008-04-18 08:58来源: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浏览次数:
葡萄酒质量分级亟须规范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新国标的实施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目前我国葡萄酒尚未形成统一的质量分级体系,消费者选购葡萄酒时,面对国内企业进行的种种夸大宣传、概念炒作无所
电子杂志     

葡萄酒质量分级亟须规范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新国标的实施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目前我国葡萄酒尚未形成统一的质量分级体系,消费者选购葡萄酒时,面对国内企业进行的种种夸大宣传、概念炒作无所适从,只能凭借价格和品牌简单辨别好坏。而在国外,消费者除了考虑品牌等因素外,选购葡萄酒有明确的质量等级可供参考。那么我国的葡萄酒质量分级现状如何?葡萄酒质量分级的难点在哪里?国家有关部门为葡萄酒质量分级体系做了哪些工作?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一直致力于葡萄酒质量分级研究工作的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黄卫东教授。 

    我国葡萄酒质量合理分级尚需时日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了解,现在国际上成熟的葡萄酒质量分级主要有两类标准,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黄卫东(以下简称黄):目前国际上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两大标准:葡萄酒传统国家葡萄酒质量管理最为经典的要数法国葡萄酒分级体系,他们将法国产的葡萄酒分为“AOC”法定产区葡萄酒、“VDQS”优良地区餐酒、“VDP”地区餐酒和“VDT”普通餐酒。在这个分级规范下,法定产区的区域界定、产区内能种植的葡萄品种、葡萄树的种植方式、葡萄树的管理方法、葡萄的最高产量、葡萄酒酒精含量以及葡萄酒酿造工艺等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分级标准下,高的等级是质量的金字招牌。这种模式一开始是按照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划分的,后来出于知识产权和地域保护目的,慢慢演变成原产地命名。

    另外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规定葡萄种植方面限制不多,仅严格限定地理范围。在美国,葡萄酒的分级工作依靠权威的评酒师或评酒杂志等来完成。这些具有国际声望的专业评酒师及专业刊物对美国葡萄酒的等级评定和大力推荐,大大提升了美国葡萄酒的声誉。

    记:结合我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请您谈谈我国的葡萄酒质量管理状况。

    黄:按地理生态特点,一般把葡萄属的各个种划分为三大种群,即欧亚种群、东亚种群和北美种群。我国也是葡萄的原产中心,有学者认为,约在6000-7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会酿葡萄酒了。现在一般认为,我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今中亚塔什干地区)引入酿酒用葡萄,同时引进葡萄酒酿造方法。

    我国原产的葡萄一般适宜鲜食,不太适宜酿酒。目前酿酒用的葡萄大多为欧洲种的葡萄,我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由于战争和建国以来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发展战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是缓慢的。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葡萄酒的需求才开始增加。1994年,我国的葡萄酒标准发布,葡萄酒产业逐渐健康发展起来。今年新的葡萄酒国标实施,葡萄酒标准与国际接轨。

    我国现代葡萄酒发展的历史较短,虽然近10多年来成长较快,但是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分级的时机尚不成熟。由于发展较晚,目前,各葡萄酒产区葡萄品种、酒种雷同,而且,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缺乏,如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什么品种和酒种,质量分级所需要考虑的产地、品种、栽培等要素尚无法确定。所以待发展到一定阶段,每个产区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后,兼顾上述因素的分级制度才有可能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境内大量引进和发展了适合酿造红、白葡萄酒的世界酿酒葡萄名种苗木,并迅速扩大了酿酒专用葡萄种植面积,国际著名酿酒葡萄品种,如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等已占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80%以上。我国葡萄原料逐渐向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的模式发展,为我国酿造高品质葡萄酒奠定了原料基础。目前,全国已形成怀涿盆地、环渤海湾(烟台)、甘肃河西走廊(武威和张掖)、宁夏贺兰山东麓、新疆石河子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酿酒葡萄栽培区域。一些新的产区,如甘肃天水、新疆和硕、辽宁桓仁、北京延庆和密云等也在发展之中。目前我国葡萄酒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主要葡萄酒厂的酿酒设备,如葡萄破碎机、果汁分离机、全自动葡萄酒灌装生产线等,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葡萄酒分级体系和管理体系会建立起来。

    部分企业所谓葡萄酒质量分级有待规范

    记:目前中国葡萄酒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没有形成自己的分级质量标准体系。有一段时间,葡萄酒企业展开了价格大战,各种名称的产品层出不穷,价格差异较大,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能不能谈谈质量分级的意义?

    黄:前面已提到的国外葡萄酒质量管理的分级制度实际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质量好坏分级。葡萄酒企业只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生产,其质量都是合格的。虽然国外如法国的葡萄酒质量管理刚开始是想对葡萄酒进行质量分级,以有利于消费者选购和葡萄酒的推广。但是,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葡萄酒文化的推广,葡萄酒消费者的素质大大提高。目前,国外的好葡萄酒大多是在酒庄品尝后才购买的,而超市销售的葡萄酒大多是佐餐级的葡萄酒。加上国外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较高,选择比较理性。因此,国外的这种分级制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产区、酒庄特色和传统。

    目前我国葡萄酒质量分级方法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没有发展到分级的阶段。当前,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通过所谓树龄、年份、小产区等来推广产品,并不是分级,只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不足,通过强化市场营销,来达到牟取更多利益的目的。实际上,我国优良酿酒品种的引进历史不长,自己选育的酿酒品种刚进入试验阶段,所以,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中,大多数产区的酿酒葡萄树龄才10多年。虽然个别产区有个别几十年生的葡萄树,但是一般都不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因为引进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差,需要埋土防寒,从而影响了生长和品质的稳定提高,一般生长约20年就要更新了。一些企业提出和酿制年份酒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意义的年份酒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严格意义的产区酒的特点也未形成。因此,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应该做的是规范企业的行为,生产出合格优质的葡萄酒。

    记: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了更好地细分消费群体,纷纷对各自的产品进行了所谓分级,如“中国长城”推出“星级”系列干红,将产品分为一星到五星;“华夏长城”推出特定“小产区”干红,将产品按照产区打上了A区、B区、S区等标记;张裕将葡萄酒的产品档次分为“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及“优选级”四个级别。请问您对此如何看?

    黄:各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分级是依据各自不同的市场营销出发考虑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与真正的分级标准也无关联。前面说了,目前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以所谓树龄、年份、小产区等推广的产品,并不是分级,对我国葡萄酒产业质量提高所起的作用有限,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相对而言,长城的星级和张裕的四级划分对消费者选择葡萄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告诉了消费者自己企业生产的葡萄酒按照感官质量的高低或成本分为几级,但是具体叫法有待商榷。而且,最重要的是,企业提出的分级依据和标准应该明确,并在有关部门备案,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监管。如果企业没有分级依据和标准,建议目前不要标注级别,以免误导消费者。按照新国标,产品标注清楚葡萄品种、产区(具体到地名,而不是模糊的坡地产区、向阳面产区等)、年份、陈酿时间和出厂时的瓶内储藏时间、生产企业即可。

    国家拟出台相关法规加速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

    记:新国标将葡萄酒分为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相应的要求在资料性附录中,不属于强制性条款。有人认为国标中的感官分级带着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能否对此谈谈?

    黄:新国标中有感观分级,这需要评酒师品酒水平很高并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评酒师太少了,认知度和认可度也较低。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