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的发布,无疑给中国的食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中国的食品企业不断遭受打击,很多企业也因此声誉受损。国家发布这份白皮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给中国的食品企业正名。
白皮书中写到:“当前,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
“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77.9%。2007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2%,其中有14个省达到90%以上。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全国44.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2%;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食品企业产品质量优良,正规食品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说明,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并且颇有成效。
狠抓源头,提高门槛
不法企业难立足
2001年中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同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
通过白皮书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这项措施对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了食品准入门槛,有利于规范企业生产,有利于规范市场流通。
推行区域监管责任制
重点整治小作坊
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因素,决定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尤其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更是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中国政府对小企业、小作坊重点实施了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基本条件改造,二是限制销售范围,三是严...................................
【要阅读全文点击订阅杂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