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向市民公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该条例规定,深圳将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如果商家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
热烈掌声和激烈争议,相伴而来。
“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再赚一笔?”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当时媒体曾热情赞扬这一“便民举措”。如今,塑料袋却让人头疼。
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塑料袋17.5亿个。
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说,深圳这次修改环保条例,突出把以往政府监控污染防治延伸至社会防治、公众参与,规定“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就体现了防治“白色污染”的社会和公众参与。
对于深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规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民意调查。在1786名被调查者中,73.9%的人表示赞同。
尽管大家都知道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白色污染”赞同者居多,但人们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环保是全社会责任、理应成本共担,“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额外再赚一笔,政府责任何在?”
深圳环保条例修改稿的起草者表示,在要求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同时,要求商家同时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购物篮供消费者选择,旨在让消费者通过“选择”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用有形的经济手段去引导树立无形的环保观念”。
深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已经完成公众意见征求工作,市法制办整理了相关意见,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条文反馈意见最多,意见分歧比较大,正在结合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进一步完善。
改变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深圳市环保局负责人认为,我国取消免费塑料袋的政策顺应了国内外环保的潮流,符合主流民意,体现了国家倡导和推动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收费塑料袋的具体范围,细化塑料袋收费的具体方式:谁来收、怎么收、收多少钱、所收费用如何使用等,以便于操作执行。
有专家指出,有偿使用塑料袋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难就难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3年前,跨国公司麦德龙进入深圳,实行有偿使用购物袋。在麦德龙的收银台上,标明“小袋每个0.3元、大袋每个0.5元,敬请反复使用”。结果只有个别顾客掏钱购袋。
少有其他商场、超市效仿麦德龙。一家超市经理说,麦德龙面对的主要是大宗客户,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机会不多。但对于主要服务于家庭购物的商场、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很难行得通”。家乐福深圳公司曾推出“购物送布袋、重复使用商品让利”的措施,但顾客响应很少。
一家商场的经营者表示,如果全行业同时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他们全力支持,但如果不能做到“一刀切”,自己决不第一个“吃螃蟹”,因为这样就会流失顾客。
除了商家,许多市民也认为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的市民说,难道我为一斤白菜、一个馒头、一根油条也花钱去买塑料袋?没有塑料袋,我又用什么装白菜、馒头、油条?
禁了塑料袋,什么来替代
深圳于2001年、2006年两次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该市目前仍然是国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用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禁白”为何往往“白禁”?专家们说,塑料袋比篮、篓方便,比布袋便宜、隔油,比纸袋经用、隔水、耐温,正是塑料袋的这些优势,让它难以让人抛弃。
专家认为,塑料袋市场需求巨大,抑制消费不是根本办法,出路在于找到替代品。
我国多年前就开始了塑料袋替代品的研究,但不是价格贵、品质差,就是达不到环保要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即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仍然不能完全降解。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需砍伐树木,造纸过程还会形成水污染。我国已研制成功全降解塑料,其性能可与传统塑料媲美,但目前价格偏高。
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希望深圳等发达地区以自己的高科技实力,加大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同时推进塑料袋替代品的市场试用。
面对一时难以退出市场的塑料袋和有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专家建议,借鉴美、日等国家的经验,将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不仅加给消费者,也加给厂家和商家,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得回收、利用、处置,并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定。同时制定政策,充分调动废塑料袋回收、加工、再利用者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