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就食品安全问题签署了一个协议初稿,美方对双方食品安全合作的进展表示乐观。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美国驻华使馆了解到,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麦克?李维特就中美食品药品安全双边会谈发表声明。他表示,我非常高兴地通报大家,会谈产生了显著效果,将帮助我们推进在12月底之前达成两份行动文件。“我对我们与中国同事共同取得的进展表示乐观,我们希望会谈在下个月继续举行。”他说。
上周,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办公室主任理查?麦考恩率领的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及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高级代表团与中国相关部委举行了一系列初步会谈,其中包括药监局、质检总局、卫生部、农业部。
据了解,本次会议就两份协议进行了初步正式谈判,这两份协议一个涉及食品和饲料安全,另一个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协议初稿旨在建立一个框架,以确保中国出口到美国产品的安全、质量和功效。
近来,西方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强化对中国进口食品的监控,中美就食品安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和交流。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和美国卫生部、农业部举行四方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尽快商签中美食品安全合作备忘录,建立合作机制。6月15日,中美再次举行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卫生部、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参加的六方电话会议,就建立合作机制,妥善处理中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8月1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来华访问的美国卫生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相关官员,就中国输美水产品、中美食品合作备忘录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7月18日,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表决关于食品标签的法案。此外,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也就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举行听证会。参议员布朗已提议授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国外实施与美国出口产品一样的健康标准,对进口产品收取额外费用,以加强相关检查。
美国能源及商务委员会监督及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巴特?斯图帕克在听证会上表示,从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进口海鲜的安全问题尤其令人担忧。这些产品中含有氟喹诺酮、抗生素、孔雀石绿、一氧化碳等各种防腐、防霉以及让海鲜看来更新鲜,但有可能致癌的物质。
美方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总值达23亿美元,海产品未计算在内,而1980年仅为1.33亿美元。但在进口食品巨幅增长的同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食品的检验却大幅缩减,从1972年的5万件到2006年只剩下5000件,缩减幅度达90%。为此,每年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患上与食品污染有关的疾玻
对于国家间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表示,中方主张尊重科学,依照国际规则,通过对话、谈判、调查,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中方不回避问题,但是不赞成不顾事实、以偏概全的炒作,反对贸易保护和歧视,相信只要各国都坚持平等互利、真诚相待、加强磋商和合作,就能够妥善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