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2011年12月20日 北京
一、会议背景
201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大量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餐巾纸、卫生纸充斥市场;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曝光京城部分影院和超市爆米花桶中含有大量人为添加的具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广泛关注。为推动中国食品包装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支持下,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推出了“食品包装安全环保”认证。
2011年6月1日,在“限塑令”实施三周年之际,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北京十家大型连锁超市与十家农贸批发市场塑料袋的销售、使用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表明,超薄塑料袋大多用垃圾塑料制成,含多种有害物质,带颜色的袋子易掉色危害更大。
台湾塑化剂风波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我国卫生部2011年6月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这意味着塑化剂的使用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聚碳酸酯(PC)奶瓶透明、轻巧,但原料双酚A影响激素分泌,对儿童健康影响更大。我国卫生部等六部门表示,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9号令),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再次列入淘汰轻工类的落后产品中,为发泡餐盒存废之争画上了句号。另外,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还明确淘汰“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以及“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等,希望企业和经营者要准确了解和把握产业政策动态,防止盲目生产和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配合下,2011年8月8日、10日、11日和12日,央视二套在全国各地区调查,CCTV-2《消费主张》栏目连续四期播出了“超市滥用保鲜膜,包装肉食留隐患”食品安全专题,许多PVC保鲜膜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整顿,大批保鲜膜被查封。
2011年9月9日,CCTV-2《消费主张》栏目在中秋节前再次曝光月饼托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增塑剂,为月饼以及糕点的包装安全提出了挑战?
为了中国食品包装行业的更好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于2011年12月20日在京成功举行“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
二、会议内容
1、发布食品包装相关产品隐忧问题及2011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详见《食品包装》2011年12月第4-17页)
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董金狮教授的话说,“隐忧”是看不见的担心。和食品接触的包装等相关产品均可成为食品的隐形添加剂。我们目前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也多是由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造成的。
一般提到某个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产企业出现问题,往往忽略了政策、标准、标识等的影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结合行业情况,将涉及到食品包装相关产品的政策、标准、政府监管、原辅材料使用、标签标识等整理出“食品包装相关产品十个隐忧问题”如下:
(1)政策执行不到位,违法生产、销售我行我素。
(2)标准滞后甚至缺失,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双困难。
(3)原材料选用应慎重,消费者健康排首位。
(4)添加剂检测仍困难,生产监管、取证难上难。
(5)水性、醇溶油墨市场推广难,致命苯类油墨依然风光无限!
(6)辅料等同原料要求,质量控制不能放松。
(7)企业为取得生产许可证格式化,实际生产与现场审核情况脱轨。
(8)包装标识未及时更新,注意事项不详细标注。
(9)简单、减量、透明包装逐渐成包装发展趋势,合规且有特色产品开发待加强。
(10)过度包装禁而不止,违规企业难受处罚。
2011年对于食品包装行业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被曝光了很多食品包装问题,在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以及包装安全的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为广大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各种食品包装提供了最新、最准确、最实用的方法。
(1)劣质餐巾纸含荧光,自带手绢保健康。
(2)消毒湿巾并非“消毒”。
(3)“爆桶”安全惹人疑,荧光增白能致癌。
(4)PC奶瓶遭禁令,家长选购要看清。
(5)塑化剂少量摄入勿担心,少喝饮料加快代谢是关键。
(6)限塑三年喜忧参半,连卷袋垃圾袋泛滥。
(7)一次性发泡餐盒遭禁十一年,百余企业“合法生产”为哪般?
(8)密胺餐具科学使用无隐患,含脲醛置物盘装食品要小心。
(9)透明PVC保鲜膜:含油脂食品和微波加热能躲就躲。
(10)彩色吸管很时尚,经常使用不健康。
(11)不锈钢餐饮具学问多,装盐、酱、醋问题多。
(12)月饼托增塑剂超标800倍,违法添加检测监管成问题。
(13)喝瓶装水和饮料问题多,自带水杯喝开水更健康。
2、公布2010-2011年度中国密胺餐具行业调查报告(详细内容请见密胺餐具调查报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北京、广东和浙江10家连锁超市、10家批发市场销售的密胺制品及北京20家餐饮企业密胺餐具使用情况进行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全面调查、测试和分析发现:
(1)10家超市随机购买的5种密胺餐具均有标示标签,检验均合格,质量相对有保证。但有些企业标签上的字体达不到1.8毫米规定,且将非食品用的“置物盘”摆放在销售餐具的货架上,容易误导消费者,在超市中调查组还发现一款外形为水杯,但标签上产品名称却为“置物盘”的器具。这种情况让调查组很是费解。
(2)10家市场随机购买的23种密胺餐具只有12家是获证企业,占52.2%。经检验,部分产品的高锰酸钾消耗量和甲醛含量严重超标。此外,调查组在对10家批发市场走访时发现,超过九成的密胺餐具无标签。
(3)调查组对密胺托盘和含尿素甲醛树脂托盘进行蒸煮发现:密胺托盘蒸煮后安然无恙,含尿素甲醛树脂托盘全炸裂。
(4)调查组对北京的20家餐饮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15家使用的密胺餐具均为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5家使用的是生产企业不详的密胺餐具,占调查的25%。
建议生产企业应注重标签标识问题,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超市中销售的产品应合理分类,误将非食品用“置物盘”与餐具摆放在同一货架上销售,以免使消费者误选、错用;批发市场应加强监管力度,经销商要提高质量意识;餐饮企业责任也很重大,严把餐具质量关,企业才会走的更远。最后建议消费者谨慎选购,认准标识和生产许可(QS)很重要。
通过2010-2011年度中国密胺餐具行业调查审核组评定,授予惠州五和实业有限公司“密胺餐具国内销量第一企业”荣誉称号;授予东莞万善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密胺餐具最大外销生产企业”荣誉称号;授予米尔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密胺餐具最佳采购供应商”荣誉称号。
3、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保鲜膜使用情况再调查(详细内容请见保鲜膜调查报告)
“塑化剂”无疑是2011年食品安全的关键词之一,保鲜膜是由“塑化剂”引出的食品包装行业重要事件,更应得到政府、媒体和大众的重视。2011年6月、8月及12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的调查组,重点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超市含油脂食品使用保鲜膜情况进行了3次调查。
相对于首次调查时超半数超市使用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的情况,CCTV-2《消费主张》栏目连续四期播出了“超市滥用保鲜膜,包装肉食留隐患”食品安全专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和《超市保鲜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之后,包括保鲜膜生产企业、知名超市、保鲜膜经销商、餐饮协会、检测机构和媒体,对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的危害都了解得更加详细,也更加重视,在第三次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调查的10家超市全部使用PE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只有上海地区家乐福新里城店、世纪联华御桥店和深圳佳华超市龙华分店共3家使用PVC保鲜膜包装油脂食品。
通过调查报告的公布、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政府的大力监管,各生产企业、经销商、超市等均已对保鲜膜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有了一定了解,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食品包装安全同食品安全一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将国家政策法规、标准等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和使用中。
4、2011北京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市场调查报告(详细内容请见一次性餐饮具调查报告)
为切实掌握北京地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市场销售产品的质量情况,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组成专项调查组,于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对东郊市场、岳各庄批发市场、北京京城开源副食批发市场、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包括锦绣大地物流港)等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北京三吉多利来商贸中心,以及部分在京销售产品的企业,随机抽取了39个产品。其中,除3个产品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发泡餐盒未送检外,其余36个产品均按照GB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送至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36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质量合格,占送检总量的69%。其余11种产品主要存在使用原材料和添加剂有问题,蒸发残渣超标,有的甚至超标上百倍。本次调查和产品检测合格的获证企业中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雁栖中央化学有限公司、天津育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北京永夏旗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通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万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北京京兴兴旺腾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宝隆兴业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新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石狮市敦煌塑品有限公司共10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在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上述企业授予“北京市百家一次性餐饮具质量放心单位”称号,并为其颁发牌匾给予鼓励,希望这些企业今后继续起到优秀的模范作用,带动行业发展。
5、食品包装安全与发展趋势(详见《食品包装》2011年12月第18-20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包装材料使用不当、违规添加禁用助剂、印刷使用苯类溶剂及使用后废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等食品包装安全现状,督促现代食品包装发展必须要着眼于新的包装材料研发及使用,以及不断推动包装工艺发展。因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依据多年经验及国家不断推出的政策、法规,总结出食品包装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着眼安全化、透明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及国际化的七化发展方向。
6、食品包装印刷油墨对人身健康的安全性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包装技术专家顾问杨伟民先生表示,食品包装上印刷油墨的环保性、安全性与人身健康戚戚相关,必然导致公众的关注。只有油墨生产商、印刷包装制造业、包装应用界、有关部门强化监督和理性消费,全社会共同一致齐努力,才能将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7、绿色印刷为包装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世界印刷中心,随着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制定,正在向印刷强国迈进。作为印刷领域和出版领域的翘楚,北京印刷学院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创意设计、创新技术、绿色环保”作为包装的永恒话题,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许文才教授从绿色印刷与绿色包装的内涵与特征、发展绿色印刷和绿色包装的必要性以及包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印刷现状及倡导低碳环保、发展绿色印刷;建设示范基地、培养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数字印刷;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发言,为绿色印刷行业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8、食品包装与保质期
目前动车盒饭保质期半年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普遍质疑和激烈争论。苏州丰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革提出,保质期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和常见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越新鲜越好,要在新鲜、成本以及方便程度之间寻找平衡点。
对食品业者来说:保质期越长越好,长保质期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业务模式的改善以及创新。
关键结合点:安全有保障,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味。
动车盒饭的超长保质期具有灭菌工艺和包装容器的双重保障!使用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减少防腐剂及干燥剂等有害添加剂的使用是延长食品保质期未来发展趋势。
三、关注支持
此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原国家财政部、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学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市海淀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场协会、卫生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包装总公司等领导。
参加会议的主要媒体有: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BTV-北京、BTV-生活《生活2012》、新华社、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法制日报、法制晚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包装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商报、中国医药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学生健康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环境报、广州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保健时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国际商报、南方都市报、竞报、生命时报、深圳特区报、健康报、健康报—《大众健康》杂志、中国消费者杂志、食品工业科技、健康大视野、食品安全导刊、科学新生活周刊、民生周刊、商品与质量周刊、中国新闻网财经中心、慧聪网、搜狐绿色频道、39健康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五十余家。
另外,全国生产塑料袋、一次性餐饮具、保鲜膜、密胺餐具、纯净水桶等企业代表以及经销商代表、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餐饮企业等各类代表1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不仅对中国包装行业的过去进行了回顾,同时对2012年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作为业界具有“公信力、影响力和推动力”的盛会,必将对中国以及国际食品包装行业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著名食品安全与包装问题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指出,“行政许可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但从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政府的干涉将越来越少,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行业管理和市场优胜劣汰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必由之路。”董金狮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设置规范标准、进行监管监督,但整个食品包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取得信任,还得依靠行业的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意识。每个行业都需要有道德和文化层面的支撑,尤其是像食品包装这种消费者看不见或看不懂的行业,更需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有数量没质量和有质量没数量的时代将逐渐离我们而去,企业只有把质量意识和规模效益相加才能在未来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为社会、为企业也为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
注意:请各媒体记者在报道内容中体现“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字样;如需会议现场照片,请联系张元根010-88465537/39-13,18210192010,QQ:451103476。
所有内容的电子版请登录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网站www.interfp.org会议专栏了解!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曙光花园智业园B座18E(100097)
电话:010-88466551 传真:010-88465537/39-15
联系人:田甜(15801513958) 邢联中(13011802379)
官方网站:interfp.org 电子邮箱:fp@interf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