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一直是监管的薄弱环节,本月18日,《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构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公开听证,该意见将针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市场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
支持发展连锁经营
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保障力度不够等因素,已使农村地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滋生地和流向地。《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构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首先明确了将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从源头抓食品安全。
《意见稿》提出,今后将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食品的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食品配送链,引导农村个体食品经营大户升级为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食品流通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各食品配送企业食品配送车辆的监管,实行车辆备案制度。同时,还将推进大型连锁超市、食品流通企业、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农业生产基地的农超对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减少食品流转环节,降低食品流通可能发生的风险。而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经营素质方面,《意见稿》中明确,工商部门将在今后探索实行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资格认定制度。
将对食品分类监管
《意见稿》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食品质量溯源体系,坚持票随货走的原则,完善以进销货发票为介质的溯源机制架构,加大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建立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的督促检查力度,进一步打造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无缝衍接、真实记录、客观全面的票据链。
并且,要完善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强化食品分类监管,根据食品风险程度将食品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监管,对一类食品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对二类、三类食品每月不少于一次检查。
此外,《意见稿》也提出要建立区域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制度,根据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和消费特点,对影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合理整合,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食品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