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雀巢奶粉被指借“瘦身”变相提价,回应称为留空间放量勺。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对此进行评论。
叶海林:雀巢奶粉很好心,用二两奶粉给我们换了个勺,让我们能够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更放心更安全。不过这种理由在我看来有点侮辱消费者的智商。一个勺多少钱大家都很清楚,不是雀巢在咖啡里面附赠了一个不锈钢的勺,恐怕只是一个塑料量杯而已,能不能比的上一百克奶粉这个账谁都会算,雀巢当然也会算,问题在于用这样的态度来敷衍消费者,其实倒十足的表明了现在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霸气。
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如果这不是雀巢公司的奶粉,是中国某个品牌的奶粉也用这种手段,那么中国的消费者和中国的媒体会对他们做什么样的报道,会给他们持以怎样的态度。我们经常说在奶粉的土洋之争问题上,一旦出现洋奶粉店大欺客的现象,我们的评论首先都想到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我们国产奶粉不争气。很多年以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信誉扫地,所以任着洋奶粉在我们这儿攻城掠地,还顺便可以侮辱我们消费者的智商,我想原因就是如此。倘若当年国产奶粉不是自毁长城,今天不至于洋奶粉在中国可以如此自由来。其实有一些奶粉其实是纯粹的土奶粉,但是披上洋奶粉的外衣,就可以在市场上赚高价。这些洋品牌是什么,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上网上去查一查。
真正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是,一个三聚氰胺质量的丑闻,它的影响居然延迟了如此之久。作为消费者,是我们对品牌进行选择性的记忆,还是说的确我们的国产奶粉真的就这么不争气?洋奶粉的质量真的那么可靠吗?在这里面恐怕更多的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会经常出现的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个品牌某种东西建立信赖以后,原来受损的一些服务就会不断的在市场上被边缘化,直至退出市场。
这个问题国产奶粉会感觉冤枉,但是我们也会说这种冤枉不太冤枉,因为毕竟是国产奶粉当年很很糟糕的记录,导致了今天这个市场困境,但我想作为消费者来说,可能我们更多的要思考一下我们出于爱护孩子进行的消费行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这恐怕也很难说。在都是不理性消费行为的情况下,我们单独去苛责某一个厂家也是不公平的。奶粉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涉及到孩子的健康,大家都要很小心,但这种小心不要是建立在一种偏见上的,而是要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
(责任编辑: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