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意大利外交部、意大利经济发展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中意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安 全、监督、标签、新技术”的主题而展开。中意双方均表示,两国应加强交流对话,通过引进监督认证、推广革新技术、培养消费者判断能力等有效方式,引导两国 农业、食品向更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拓展能力。
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意大利劳动和社会政策部部长福尔内罗女士以及来自我国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安全处和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的官员出席会议。
●预测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
论坛期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戎卫东表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贸易程度在不断 加强。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量较2010年增加了1/3,从事农产品出口企业达16365家,较2010年增加了1534家。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农村消费增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预测
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一是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明确了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二是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正走上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健全。目前在加强全程监管,强化政府 监管,提升全社会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四是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已建立。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并成立专家委员会。五是食品综合治理机制正在完善。今后,将大 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中意此次论坛,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预测
食品业发展须坚持“贵精不贵大”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部分人认为小型食品作坊的不规范,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应淘汰。而淘汰小型食品作坊是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宝,还值得探讨。欧美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猪、牛养殖场的不断出现,让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 三聚氰胺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化生产掠夺奶源的结果。意大利的发展离不开其对食品作坊的保护。据统计,意大利食品业中,有90%以上为家族型企业。 无论工业化如何发展,意大利始终坚持面制品、葡萄酒、奶酪等特色食品的地域性保护。“意大利传统食品发展坚持贵精不贵大的观念,值得借鉴。”该负责人说。
意大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很大。据了解,意大利的食品监管系统完善,各个环节把关严格。来自意大利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分享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所借鉴。
借鉴
积极推进及保护地标产品
意大利十分重视产地保护产品。以奶酪产品为例,每一种奶酪产品都实现了全程控制,都有各自的控制代码。 这不仅实现了可追溯,更有利于地标特色产品的保护。通过积极推行DOP(原产地保护)和IGP(地理名称保护),让意大利奶酪出口量快速增长,如今已有 29%的奶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借鉴
欧洲早期预警模型及认证系统
据了解,在欧盟食品和兽医办公室的监督机制下,意大利严格执行欧共体的食品安全法规法令,并加入到欧洲 早期预警和认证系统中,有专门的公共健康实验室、兽医实验室等机构跟踪食品产业链,辨认食品风险,提供公共服务,并有专业人员对农产品进行分析。意大利的 食品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已十分完善,预警报告每年出具一次,同时,媒体等也可以参与该预警监督系统。
不断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在保障意大利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意大利卫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欧共体有3045种风险监测涉及食品,其中,有553例风险监测情况由意大利提出。
借鉴
继续教育培训很重要
此次交流会上,中意双方就两国在职业培训,尤其是在传统农业、餐饮业等领域表示要加强合作。
意大利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大众对农业的认可与重视非常重要。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欧出现过的农业危 机,源头即是人们对农业的忽视。意大利教育部部长认为,中国比意大利对农业更为依赖,而当下的中国社会,农民进城打工,不少村子里缺乏身强力壮者从事农业 劳动。这种情况类似半个世纪前西欧社会的阶段,因此选择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改变中国人对农业的看法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他建议在中学阶段就着手教育改革, 提升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意大利政府还注重对农业产品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及对消费者进行“如何读懂一个食品标签”等公民培训,从各个方面控制和保证了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