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两种。
长期来说,科学需要一定规模、需要质量特别好、需要坚持,终将对国家经济提供实际、且较为全面的推动。
短期内,科学研究可以通过对仪器、试剂的需求,刺激局部经济。国际上一些仪器公司规模可以很大,如年销售三十多亿美元、雇员上万、从pH仪起家的老牌Beckman公司,和年销售约九亿美元的新型仪器试剂公司、雇员上万的LifeTechnologies;也有很大的试剂公司(如年销售二十多亿美元的SigmaAldrich),这些公司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有切实贡献。通过仪器试剂立即刺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条件是:国家自己要研发仪器和试剂。
存在的部分问题
过去,中国很穷,没钱购买进口仪器和试剂,所以被迫研发和生产,而且真有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中国在1990年代以前依赖国产的仪器试剂。
现在,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还不是世界最富有国家,却出现怪现象:一个并非最富有的国家,不自行努力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在购买科学仪器时好似钱多的花不完,大规模、大批量购买国外的仪器试剂,将利润拱手给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厂商。
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以大价钱买断国际上某年度某种仪器,取得短暂的“世界第一”,而其盈利还没有来得及抵债,购买的仪器就被更新换代。这样的单位靠忽悠一个又一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冤大头,以大窟窿填小窟窿的方式运行多年。
在我知情的生命科学方面,日本不仅科学上仍遥遥领先中国,而且一直注重仪器、坚持自己研发和生产,所以日本的科学研究对其经济立即有正反馈。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学界急功近利,各种评价被SCI所主导,为了一时的利益,各单位对之趋之若鹜。
仪器试剂研发和生产,研发者和生产者本身不能贡献大量SCI。研发仪器过程较慢,不会发很多篇论文,以后如果仪器试剂用的好,很多人要用,这些人有很多文章。用SCI评价研发和生产者很不合适。这些道理很浅显,所以,凡是要立竿见影的部门和单位、要以科研为政绩的单位,都不会强烈支持。
而实际上,成功地研发仪器,可以有很大科学意义,也有一定经济价值。有些仪器代表的技术进步,不仅刺激经济,也是关键科学进步所必需。
(责任编辑:admin)